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文化 新闻列表
~~~——​广东省非遗传承人何湛泉用古法烧制大型陶画,向小榄菊花会献礼
~~~——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最长菊龙”的背后故事

 
2024年12 11
甲辰年十一月十一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4年12月11日 文化 扩展 收缩 默认

18米陶菊长卷:一个永不凋谢的菊花园
​广东省非遗传承人何湛泉用古法烧制大型陶画,向小榄菊花会献礼
▲18米菊花陶画(局部)。 受访者供图
▲陶画出窑,何湛泉满脸喜悦。受访者供图
▲何湛泉1:1复刻的书画长卷原件局部,为1994年小榄菊花会11位名家合绘的珍贵作品,现藏小榄档案馆。 小榄档案馆供图
扫一扫 看相关视频
  在中山小榄,菊花不仅是秋天的象征,更是当地文化的核心。2024年小榄菊花会上,一幅长达十八米的菊花陶画成为此次盛会的焦点之一。这幅陶画的创作者何湛泉,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创作了这幅特别的作品。

  何湛泉的创作灵感源自1994年甲戌小榄菊花会上一幅由11位国内著名书画家共同创作的18米菊花长卷。当年的小榄菊花会是一个六十年大会,场面盛大,留下许多美好回忆。这幅名家书画长卷是其中一份珍贵的物件,现藏于小榄镇档案馆,是属于小榄人民的珍藏。按小榄菊花会传统是每年一展,十年一大展,六十年(一个甲子)一特展,今年距上次大会三十年,时间过去了半个甲子,为此,何湛泉想做一件作品献给今年的小榄菊花会。他想起1994年菊花会上那幅菊花书画长卷,于是决定以陶艺的形式重现这幅珍贵的作品,使其可永久保存。何湛泉将这幅长卷以1:1的比例转化为陶画,每一块组件长1米,整幅作品由18块组件构成,展现了菊花的千姿百态并还原长卷上的诗文题字。

  这幅大型陶画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挑战,从构思到10月中下旬完成烧制,整个过程耗时五个多月。何湛泉坚持使用古法烧制,在自己的龙窑中,用柴火手工烧制作品。这对火候的控制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失败。以何湛泉的精湛技术,一般一窑成功率百分之九十多已算相当不错的,而这次菊花陶画的烧制达到了百分百的成功率,何湛泉也感到意外,感叹一切如有神助。

  何湛泉总是最享受陶艺出窑目睹其色彩的时刻,“一色入窑,出窑万彩”,金木水火土相融淬炼,产生出的艺术品,色泽纹理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而且在何湛泉眼中,那些色彩总是意想不到,是神力天工。

  小榄菊花会上,这幅十八米菊花陶画不仅是何湛泉个人艺术成就的展示,更是小榄菊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向世人展示小榄人对菊花的热爱,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何湛泉觉得,陶艺可以做出一朵永不凋谢的菊花,一个永远盛放的花园,留下永恒的美意。

  何湛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首届传统建筑名匠。17岁起师从佛山陶塑名匠劳植学艺,主攻岭南传统陶塑技艺,拥有40年石湾陶制作经验。

  何湛泉在家乡小榄镇创办了“菊城陶屋”,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先后承接了珠三角、港澳等地区40多项古建筑的陶塑瓦脊修复和新造工程。其中包括广州南海神庙、佛山祖庙等知名建筑。

  他的知名作品包括为中山小榄玅灵宫制作的长达20米、高2.02米的双面瓦脊作品,以及为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粤剧艺术博物馆、肇庆德庆悦城龙母祖庙、香港鲁班先师庙等瓦脊修复。

  本报记者 詹琪琳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