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40岁的教师,因经常清嗓、发声困难一个月,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曾多次针灸,吃药未见好转,来到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经详细问诊和评估,发现患者一个月前因学校公开课表述错误,心里总难以释怀,自此每次讲话总需要清嗓,感觉喉咙发紧,声音嘶哑。经过暗示性治疗、手法治疗和嗓音训练等综合治疗,患者治疗后声音恢复正常。
无独有偶,另一位30岁的患者,3个月前做了甲状腺切除术,术后声音总是沙哑,早上起来感觉好些,但一到下午就觉得发声困难,音量异常。经喉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医生给予头颈部手法放松,指导使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指导放松声带,经3次治疗后,患者声音明显改善,交流无障碍。
该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技师黄营湘介绍,功能性发声障碍指没有明显的结构异常,如没有声带小结,息肉等病变,但发声功能出现异常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说话感到费力,发声困难,音量异常(过弱或过强),音调异常(过高或过低),或者经常清嗓子等嗓音异常。
目前,功能性发声障碍在医学界定义尚不明确和统一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功能过强性发声障碍和功能减弱性发声障碍两大类。常见的临床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是肌紧张性发声障碍,由于喉部肌肉过度紧张所导致的;二是癔症性发声障碍,由精神因素引起;三是青春期发声障碍,是指青春期发育过后仍然保持发育前的嗓音;四是功能减弱性发声障碍,是由于喉肌劳损,呼吸支持不足,或者声带运动能力变弱,支配声带运动的肌肉出现问题,导致声带无法正常振动、闭合,而出现的发声障碍。
为保护好嗓音,放松声带,黄营湘提醒,平时可放松身体和腹式呼吸、松弛面部肌肉和下巴、“颤唇”练习、“吹吸管练习”等4种国际上通用的简单方法来“暖嗓”。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唐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