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改”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中山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连片拆除整理和跨镇街改造升级。首先,中山市将重点推动连片跨镇街项目改造升级,统筹谋划小榄镇、古镇镇等具备连片改造升级潜力的跨镇街改造升级片区,力争打造跨镇街千亩、万亩级产业园区;其次,中山市将加大“工改”项目资金支持,抢抓国家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重大利好,探索运用专项债进行城市更新和老旧厂区改造。结合国家和省出台的财政调节政策和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争取专项借款支持低效用地征收收储。充分发挥市场力量,调动银行、各类基金等社会资本参与“工改”的积极性,争取带动更多优质社会资本投入,为“工改”注入金融活水;另外,中山市将打造“一站式”审批服务流程,完善审核、审议、分批审签“三个集中”审批模式,减少“工改”项目审批环节和时间,推动项目审批一次通过。
■做好服务保障
全力打造连片和跨镇街现代化产业园区
12月23日,新华社播发《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大湾区篇》专栏报道,以《广东中山:“土地空间”换出“发展空间”》为题,聚焦了中山“工改”攻坚战。这场“空间革命”正在深刻重塑中山的“产城格局”,助力中山以全新格局迎接“大桥时代”,推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市“工改”工作组相关负责人继续向记者介绍,下一步,中山市将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打造连片和跨镇街现代化产业园区。首先,中山将助力优质企业导入“工改”项目,建立市镇两级招商对接机制、加强招商信息研判、扩大招商渠道,推动以地招商、以房招商和以商招商,做到补链、延链、强链,形成协同效应。其次,中山将提升“工改”产业园区承载力,加大“工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级统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周边公共设施配套;引导各镇街在改造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要求,促进产、城、人融合共生。另外,中山将加强“工改”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平台优势和战略支撑作用,按照“一园区一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工改”产业园运营管理新模式;推进“10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不断优化完善
确保“工改”政策不退潮、不褪色
当前,中山这片投资热土上,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展现出勃勃生机。这样的“蝶变”,正是得益于中山市“工改”项目的强力推进和各项政策的有力支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引入更多“智能制造”项目,中山市正逐步摆脱传统制造业的束缚,推动新质生产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在政策供给方面,中山将坚持优化、完善、延续“工改”政策体系,确保“工改”政策不退潮、不褪色。
据悉,对于即将到期失效的“工改”政策,中山将参照“工改”政策评估成果对相关政策开展修订、调整,针对原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合理优化部分政策措施,修补政策存在的盲点、漏洞。中山将进一步落实国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要求,强化低效工业用地综合评价成果运用,确保“工改”政策适用范围与国家低效用地标图入库等国家、省相关政策有效衔接。例如,《关于促进2010年后实施建设等情形的低效工业用地升级改造支持政策的通知》将于2024年底到期失效,该政策作为重点“工改”支持政策之一,在省“三旧”改造用地外扩充了享受“工改”优惠政策的适用项目范围,对“工改”工作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山市“工改”办将结合国家、省相关政策和中山“工改”实际,修订、调整并延续该政策。本报记者 高倩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