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受到咸水歌的熏陶,也希望通过这一艺术形式,以点带面,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百千万工程’给乡村带来的大变化。”陈治球告诉记者,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群安村在保留传统水乡特色的同时,进行了河岸违章建筑的清拆、河岸护栏的安装,还因地制宜地建设了“四小园”。这些变化不仅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路畅的乡村新景观,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陈治球特意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他以身边环境的细微变化为切入点,将“百千万工程”这一宏大的主题巧妙地融入咸水歌之中。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使得歌曲更加贴近生活、易于传唱,也让听众能够在歌声中感受到乡村的巨大变迁。
从年轻时争着围观老一辈唱咸水歌,到如今成为咸水歌的传承人,在各学校开展咸水歌教学,陈治球的一生都与咸水歌紧密相连。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养花养草。
在陈治球的庭院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每当有人来访时,他都会热情地介绍自己的花草,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培育。“只有村民自家庭院‘小美’,才能实现整个乡村的‘大美’。”陈治球自豪地说道。
在陈治球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发地美化自己的庭院,做好门前屋后的卫生工作。在离陈治球家不到30米的“四小园”处,村民何先生正在翻松泥土准备种植蔬菜,而他的庭院里,各种花卉摆放得井井有条,让人眼前一亮。“在自家的方寸之地上,发挥自己的创意,打造富有生机的庭院空间,不仅能让家里的空气更加清新,还能让我们住得更加开心。”何先生感慨地说道。
“‘百千万工程’事关群众的终身幸福。”陈治球说,他将继续发挥余热,不遗余力为“百千万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王蔚然 通讯员 曾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