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蔚然 陈伟祺 夏升权
通讯员 钟仁宣
■省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我听完以后感受特别深,你看我记了十几页笔记。”省人大代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岳巧云向记者展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心得体会、工作思路。她表示,在去年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广东顶住压力,交出了一份高质量成绩单,令人非常振奋。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作为一名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岳巧云表示,高校毕业生是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明确的需求和期待。学校将积极引导毕业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定位、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深入了解职业环境,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报告内容非常全面,以亮眼数据展示广东去年高质量发展成果。”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省人大代表、广东香山粤剧团有限公司团长黄嘉裕对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尤为关注。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广东粤剧文化中心,擦亮岭南戏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特色品牌。黄嘉裕向大会提交了两份建议,希望省级层面能更多地关注基层院团的建设与发展,鼓励湾区各个城市轮流举办小剧场戏曲展演,并邀请全国各地优秀的小剧场戏曲作品参演,为戏曲艺术家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推动粤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创新与发展。
省人大代表、溪角社区居委会主任刘玉田表示,报告系统科学地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一份目标明确方向清晰的行动指南,为今年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她建议,省级层面加快制定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支持各地探索“三块地”改革,助力“百千万工程”更高水平地推进实施。
■“中山元素”引发代表们热议
深中通道通车后,珠江口东西两岸正式进入“半小时生活圈”。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中山,其中深中通道不仅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更成为了热议的焦点。报告提出,2025年要发挥深中通道等跨江跨海通道集群效应,推进中山翠亨新区等建设,拓展多形式跨区域产业合作。
对于经常需要穿梭于深中两地的省人大代表、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正兵来说,深中通道给中山带来的不仅是交通便利,还带来了发展机遇。他告诉记者,从中山公司出发前往深圳宝安机场,现在仅需50分钟,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深中通道无形中拉近了中山与深圳两地的心理距离,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为两地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太力抢抓历史机遇,在深中通道的起点马鞍岛设立展销平台和直播基地,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影响力。同时,为了更好地融入深圳这一国际大都市的经济发展圈,太力公司还在深圳设立子公司,以此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