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闫政
■传播文化架起“侨”梁
今年是黄欣锜连续第三年在岗位上过春节了。“春节期间我们加班加点,希望为游客们提供一个温馨、有年味的文化场所,让他们能够在博物馆里度过一个与众不同的春节。今年游客特别多,除了本地人,还有很多外地游客,甚至华侨家庭。”她表示,春节期间游客多,为了能为游客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她和同事都是在展厅、活动区和打卡点之间“连轴转”,哪里需要她的岗位就在哪里,“解说员”“导览员”“活动助理”“前台咨询”“摄影帮手”和“大后勤”都是她们的工作内容。
“春节期间因为需要应对大量的游客,讲解员的工作安排会更加紧凑。”黄欣锜介绍,春节期间她们每天为游客提供近十场的公益导览,“我们除了提供两个常设展览的讲解,还新加了香山文化名家主题展的讲解,带领游客共同领略香山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名家们的风采与智慧。同时我们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讲解员都会参与进来,让游客们能够亲身体验春节的传统习俗。”
为了让讲解词更生动,黄欣锜和同事们也会根据不同游客群体调整讲解内容和方式,“比如说面对少年儿童,我们的语言可能需要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讲解内容,并可以结合游戏和互动来提升他们的兴趣。而对老年人讲解时,我们就需要放慢语速、注重细节,让他们能更好地沉浸到解说词中。”
春节在岗与游客的互动,也会给黄欣锜带来很多感动,“因为中山是侨乡,很多中山华侨和他们的后代,在过年时会回乡过年。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中山华侨家庭,他们对春节文化和家乡香山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厚的情感。他们告诉我,虽然身在海外,但他们依然保持着每年春节回到中山庆祝的传统,他们也希望让子孙后代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些传统文化,让他们了解并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让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正是这样温暖的相遇让黄欣锜深刻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力量,这也成为她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为游客提供更好服务的动力之一。
■用心守护让年味有“文化”
“我们的展出分为六个部分,展现了中山华侨的寰球视野、开拓创新精神、连通中外的独特贡献,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以及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下午三点半,在“馆长、专家带你探展览”环节,“沧海之阔——中山华侨历史陈列”的策展人,中山博物馆收音机博物馆主任寇海洋化身为解说员,向二十多名游客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剖析展出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跟随着他的讲解,游客们仿佛走入了历史长廊,更全面地了解了当时的历史与人物,纷纷大呼过瘾,一场讲解结束,游客们还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在展品前反复观摩回味。
春节期间,寇海洋还与他的团队化身“大厨”,为游客精心策划了贯穿春节假期的活动,这些活动以春节文化为核心,兼具互动性与趣味性,例如通过“四时有序 喜迎新春”活动,让观众在“找福字”“成语填空”“飞花令”等游戏环节,轻松愉快地学习传统文化;在“瑞蛇迎新岁”中通过“画蛇添福”等手工体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既体现了春节的传统习俗,又融入了地方文化元素,为到博物馆的游客们献上了“精致美味”的文化“大餐”。
春节期间,中山市博物馆作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文化休闲的公共空间,也迎来了超高的客流量。“为了应对客流量大增的情况,调整了开放时间,同时优化了入馆离馆路线,也通过加强安全警示和预警、严格落实限流措施。”中山市博物馆馆长余子龙介绍。春节期间,中山市博物馆本部年初一至初七延时开放至18点,以分散客流。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除了在年初一至初五正常开放外,还增加夜间开放时间,从19:00开放至21:00。“为了营造良好的春节节日氛围,我们加强馆内外的清洁工作,确保环境整洁,场馆到处有春节的元素,如春联、灯笼、中国结、年花等,增加了节日氛围的装饰。”余子龙说。
据分析,正是这些细致用心的工作,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有序、愉快的参观环境,更让市民游客在博物馆中度过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春节提供了保障。夜色渐深,博物馆外星光点点,馆内的灯光与灯笼交相辉映,营造出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游客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依依不舍地离开。一天的工作结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在仔细地做着检查工作,为第二天的开放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