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1版:要闻 新闻列表
~~~——
~~~——来自北京的幸运儿获赠“四重礼”
~~~——中山城区近千名园林人春节放弃团圆坚守一线
~~~——​中山影视城鹿岛花园成亲子家庭休闲好去处
~~~——
~~~——孙文西路步行街“港星”流行音乐会上演

 
2025年02 04
乙巳年正月初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1版 2025年02月04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一锅水蟹粥“滚动”南北食客心
  2月3日,大年初六,中山气温骤降。

  当正午的寒风掠过伶仃洋,崖口海鲜街的车流又如前几日般多了起来。在一家不太起眼的水蟹粥店里,店主李燕培正端坐在茶台前,等着一壶热茶慢慢沸腾。“今天天冷,应该人不会太多,位置我先给您留着!”他左臂夹着手机,右手拎起开水冲淋茶具,潮汕单枞的兰花香混着后厨蒸腾的水蟹鲜香,将寒意挡在门外。窗外,七八辆大湾区车牌的私家车,正试图挤进最后的停车位。

  “今天自家塘里只捞了50斤青蟹,万一不够还得上朋友那儿借些。”不算大的明档厨房里,数口砂锅正此起彼伏地咕嘟着,李燕培掀开沸腾的锅盖,乳白色的米浆裹着新鲜的蟹肉不断翻滚,像极了伶仃洋的潮水。

  热气蒸腾间,李燕培的思绪飘回十多年前,那时的他还是一名从河南前来售卖养殖饲料的青年,在见识到这片水域的神奇之处后,在这里开起了自己的养殖场,随后又加入海鲜街的行列,做起了水蟹粥的生意。如今,凭着咸淡水交汇处特有的鲜甜,他的水蟹粥已成为无数食客心头的牵挂。这个曾以万亩蟹塘闻名的渔村,也借着深中通道的东风,将数十年的海鲜传奇熬成了湾区美食标识。

  天冷更要暖胃。“十个客人有八个点这粥,今天卖个七八十锅应该不成问题。”李燕培心中盘算着,嘴角微微上扬。门外寒风依旧,来自珠海的熟客黄先生带着一家老小推门而入,一股凉意扑面而来,李燕培连忙起身相迎:“冻冰冰仲带全家撑场?”河南汉子突然蹦出一口粤语,黄先生哈哈一笑,回道:“系啊,就系中意你呢煲粥,暖笠笠!”黄先生一家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砂锅旁,李燕培亲自为他们盛上满满一碗粥。

  近一个月来,李燕培总能看到一种魔幻的现象:各种车牌几乎能凑齐大湾区所有城市的简称、穿羽绒服的东北客与着单衣的香港客比邻而坐、深圳来的小朋友盯着水箱里的螃蟹目不转睛……一锅粥,暖了胃,也拉近了天南海北的心。

  茶台上,手机持续震动,各种订单信息不断涌入,李燕培眼角带笑,手指轻点屏幕,逐一确认。深中通道开通后,他的微信好友数暴涨1000多人,“现在找个老客得翻半天通讯录,好多人都成了朋友”。

  李燕培粗粗算了一笔账,自深中通道开通后,客流量激增,去年10月的收入同比增长了50%。今年春节期间,虽然除夕至大年初二休息了三天,但初三至今,每天都爆满,2月的营业额预计又将刷新纪录。

  晚上8点半打烊时分,保险柜吞进当日的营收。李燕培麻利地锁上店门,身后冰柜的嗡鸣与万亩蟹塘的潮声,正在寒夜中合奏新的进行曲。

  寒风仍在撞击玻璃幕墙,后厨余温却将水族箱烘出薄雾。数十个土黄色的砂锅在架子上静静反光,像极了珠江口散落的贝壳——它们将在13小时后重新沸腾,继续熬煮动人的湾区烟火。而三十公里外的深中通道上,又有新的车流正穿透薄雾,带着对美食的期待,向着咸淡水交汇处奔涌而来。

  本报记者 付陈陈 夏升权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