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1版:要闻 新闻列表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企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侧记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
~~~——中山已完成养殖池塘尾水治理面积超12万亩,今年拟治理超6万亩
~~~——中山影视城成节后错峰游的热门景点
~~~——

 
2025年02 20
乙巳年正月廿三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1版 2025年02月20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治好尾水 养鱼“掂水”
中山已完成养殖池塘尾水治理面积超12万亩,今年拟治理超6万亩
2月19日,中力水产罗非鱼养殖基地正对鱼儿进行大小筛分。本报记者 王云 摄
  2月19日,清晨7时许,天气微冷。在位于中山市南朗街道左步村的广东中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力水产”)罗非鱼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正对鱼儿进行大小筛分。中力水产水产养殖面积达4000亩,实现了鱼塘尾水治理全覆盖,是全市养殖池塘尾水治理的代表。

  对于池塘养殖而言,推动尾水治理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进渔业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抓手。2021年12月,中山正式启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其中鱼塘尾水排放达标是硬指标。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管理科科长张严发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经完成尾水治理面积超12万亩,2025年将继续推进治理超6万亩,预计年底之前,全市池塘养殖尾水治理面积覆盖率超60%。

  “中山水产养殖面积达30万亩,池塘大小不一,养殖密度也相差较大。因此,在推进尾水治理过程中,全市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塘一策’的方式稳步推进。”张严发介绍,对于高密度连片养殖为主的鱼塘,主要采用“三池两坝”(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两个过滤坝)的治理模式;低密度虾蟹混养为主的鱼塘,则实施简易生态型的治理模式;适宜使用岸基设备开展治理的,采用岸基设备模式;部分镇街存在零散、低效鱼塘且复耕任务重的,则可以把零散鱼塘复耕成种植用途,这种就不需要建设尾水治理设施。

  在中力水产总经理施君圣的带领下,一行人穿过白色塑料膜覆盖的养殖池塘,来到尾水治理池旁。记者现场看到,经过“三池两坝”尾水治理工艺处理后,池塘尾水干净透亮,没有任何异味。施君圣介绍,公司在南朗街道的水产养殖基地分为左步、濠涌、横门、鸡头角四个片区,其中左步片区养殖面积达到1300亩,涵盖8个尾水治理池,全部采用“三池两坝”模式,能通过物理沉淀、过滤、微生物活化等方式,实现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养殖尾水也可以再次循环用于水产养殖。

  “水质确实干净了许多。”在中山有着20多年水产养殖经验的施君圣直言不讳,前几年河涌还有发黑发臭的现象,这几年明显干净了很多,还可以直接用于养殖罗非鱼。几年前,施君圣的鱼塘从外围河涌引入水源,需要在鱼塘静置10多天,其间还要通过相关处理后,才可以用于水产养殖。因此,对于像施君圣一样的养殖户而言,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可以直接循环使用养殖尾水,无疑能节省不少时间成本;此外,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也得到相应提高。数据显示,西区街道隆平社区稻香围养殖池塘尾水治理项目完工后,塘租每年每亩增加1500元,产量每年每亩增加1800斤左右。

  为了鼓励各镇街尽早完成养殖池塘尾水治理任务,2022年到2024年期间,全市改造完工的鱼塘尾水治理项目,市财政对项目实施实行退坡奖补政策。对于2025年新实施的鱼塘尾水项目,张严发也透露,市农业农村局正积极组织各镇街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并通过专项债和超长期国债等融资方式,为各镇街加快推动养殖池塘尾水治理项目实施提供更多政策与资金扶持。

  本报记者 陈雪琴 黄启艳

  通讯员 廖志高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