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经济 新闻列表
~~~——环比上涨0.2%
~~~——同比增长逾20%
~~~——
~~~——
~~~——

 
2025年03 26
乙巳年二月廿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5年03月26日 经济 扩展 收缩 默认

大涌镇早稻种植面积达1800亩
同比增长逾20%
大涌种粮户检查正在培育的秧苗生长情况(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大涌镇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引领,2024年粮食生产实现面积、产量、单产“三增”目标,获中山市农业农村局通报表彰。3月24日,记者从大涌镇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大涌镇乘势而上,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智能农机普及和优质品种推广,推动早稻种植面积达1800亩,同比增长20%以上。

  本报记者 杨健

  ■单产刷新纪录,科技成“丰收密码”

  目前,在大涌镇的田间,一幕幕“科技秀”正在上演:无人机盘旋作业,插秧机匀速“绣”出碧绿秧毯,勾勒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生动图景。

  2024年,大涌镇叠石村隆升合作社的晚稻单产突破511.34公斤/亩,超过全镇平均单产30%以上,荣获市级“2024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奖”。该合作社负责人余龙生表示,这一高产纪录的背后是“良种+良技”双驱动的结果。在选种方面,合作社选用抗病性强、抗倒伏的优质水稻品种,为丰收奠定坚实基础。“‘南晶香占’是近年来培育的优质水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等特点,口感细腻,香气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余龙生说,而自动化育秧机、机械化收割、无人机飞防精准施药、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现代科技的应用,实现了从播种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成为丰收的关键。

  ■政策助力,“粮策”升级三管齐下

  据介绍,大涌镇实行耕地“扩容”行动,将450亩合同到期蔬菜地“腾笼换粮”,新增高标准农田纳入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动早稻种植面积达1800亩,同比增长20%以上。目前,全镇已全面完成秧苗培育和土地平整,插秧机正开足马力抢抓农时。

  与此同时,技术赋能全面升级,全镇推广“南晶香占”“19香”等高产优质品种1400余亩,覆盖率达78%。生产主体引入自动导航插秧机、无人机植保等“黑科技”,实现精准播种、智能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

  政策护航同样加码,大涌镇对粮油种植主体实施“补贴+服务”双保障:一是落实市级补贴,每亩种植补贴600元,切实减轻农户负担;二是建立“合作社+农户”托管模式,为小农户提供育秧、插秧、烘干等全链条社会化服务,破解劳动力短缺难题,确保种植稳产增效。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