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民建中山市委委员徐玲则从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角度切入,向大会提交了建议。她表示,文旅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载体,能激活乡村资源、传承文化、带动就业、吸引人才回流,可以通过打造“一村一品”文旅IP进行差异化引流、构建“村民+合作社+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基础设施与智慧服务、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强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五维文旅融合路径”,实现“聚人气、促增收、保生态、可持续”的目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建言湾区协同,助力城市升级
记者发现,在此次中山两会中,港澳台侨委员积极发挥地域优势与行业经验,围绕交通基建升级、高端消费联动、区域协同创新等议题建言献策,为中山融入大湾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市政协常委、中山市台湾同胞台胞亲属联谊会副会长钟海燕特别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融合与协同发展。她表示,“当前港澳居民北上消费趋势明显,中山在承接深中通道带来的消费红利外,还需思考如何吸引高端消费。”为此,她建议将荒废码头改造为游艇临时泊位,便利港澳游艇维修保养及停泊,发展相关高端消费产业,并承接港澳游艇产业链经济,实现互补互促。
市政协委员、香港中山社团总会主席吴斯维聚焦交通基建,带来重启神湾大桥扩建工程的建议。他表示,神湾大桥已无法满足交通需求,建议通过扩建神湾大桥,改善南部交通环境,吸引企业进驻,增强商贸活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与西沥大桥、斗门大桥等周边设施形成联动交通网络,促进中珠两地协同发展。
与吴斯维一起来报到的市政协委员、香港中山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刘炎也十分关注中山的交通安全问题,他希望中山学习香港经验,及时优化更新交通标识与设置,推动交通与经济同步发展。“相信通过这些努力,中山一定能早日蜕变成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都市,为大湾区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刘炎说。
统筹/徐钧钻
文/本报记者 王蔚然 柯颂 余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