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2025中山两会 新闻列表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开启“美丽河湖保护建设”新征程、写好水治理“下半场”文章建言献策
~~~——

 
2025年03 29
乙巳年三月初一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5年03月29日 2025中山两会 扩展 收缩 默认

由水污染“治理”向水污染“自理”转变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开启“美丽河湖保护建设”新征程、写好水治理“下半场”文章建言献策
治理后的沙溪镇团结涌水清岸绿、环境优美。(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省、市人大代表在小榄镇永宁社区孖蒙涌调研。(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水污染治理,关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命题,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是民生福祉。过去三年来,中山以最坚决态度、最大决心、最有力措施打响这场翻身仗。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山将“全面开启美丽河湖保护建设新征程,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就如何写好水治理“下半场”文章积极建言献策。

  统筹/本报记者 闫莹莹

  采写/本报记者 高倩荷 李颖奇 闫莹莹 杨健 江慎诺

  ■水美兴业 激活“水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三年“治水”,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中山让一条条清澈的河流成为城市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在此基础上,不少镇街在计划积极培育“水经济”,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发展水上旅游、水上运动等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业链。

  “在治水工作中,南朗街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步在保护治水成果的同时,将进一步推进水岸建设,努力发展‘水经济’。”市人大代表,翠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朗街道党工委书记罗绮冬表示,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南朗街道正积极绘制一幅“水岸共生”的新图景,不仅致力于提升水域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而且通过科学规划,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巧妙融合。计划在水岸边增设休闲设施,如亲水平台、观景步道等,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空间。此外,还将考虑在水域周边布局特色餐饮、购物等服务业态。

  市政协委员、民众街道党工委委员陈小勇表示,中山是典型岭南水乡,要继续做好治水这篇大文章,要由水污染“治理”向水环境“自理”转变,建设美丽河湖、发展水经济,打造具有中山特色的水休闲旅游线路。同时,要推进政策创新,探索河道经营权、取水权试点改革,形成发展水经济的组合拳。

  这一提法得到许多农村基层干部的响应,市人大代表、民众街道群安村党总支部书记谢洪威表示,三年治水攻坚战为中山水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应持续深化河湖治理,确保水环境长治久清。接下来,群安村将借助美丽的水环境,构建文旅项目发展体系。

  南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飞国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水清岸绿为目标,对这项民生工程采取持续攻坚的态度,集中全镇之力,确保从工程建设到岸上截污、管网建设、管网完善提升等各项工作同步推进。”

  ■科技赋能 AI与大数据助力“长治久清”

  “今后如何做好水资源治理这一命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市人大代表刘正欣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水资源治理,共建共享水资源友好型城市的建议》,他建议依托AI与大数据技术,构建“监测—分析—决策”全链条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一方面,通过搭建水资源智能分析中枢,整合水务、环保、气象等多源数据,构建全市统一的水资源分析平台。利用AI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动态解析水质变化规律、污染扩散路径及供需矛盾,并生成实时预警与治理建议。另一方面,针对中山因潮汐影响产生的“咸潮”现象,刘正欣提出利用AI模型分析潮汐周期、上游来水流量及咸潮入侵规律,和地下空间交错施工情况等关键要素。科学预测咸潮发生的时间和范围,制定针对性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

  刘正欣建议构建市—镇—村居三级及横向主管部门协同机制,从“多规合一”入手,将水务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有机衔接,在项目前期开展全方位空间论证,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同时,借鉴深圳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经验,搭建中山市的治理信息共享平台。

  “水资源治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激发市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形成全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刘正欣如是说。

  ■机制创新 探索“蓝色循环”与多元共治

  今年市两会,民进市委会带来了集体提案——《关于打造我市“蓝色循环”有效治理水体塑料废弃物的建议》。市政协常委肖伟介绍,中山深入推进“治水”攻坚战,成效显著,如今已全面开启美丽河湖保护建设的新征程,对此应提高对水体垃圾尤其是水体塑料废弃物治理的关注,“引入‘蓝色循环’理念,做好水体塑料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

  据悉,中山水体塑料废弃物治理存在产生量庞大、清理难度大、社会化参与不足、未实现循环利用等痛点难点。民进市委会建议,管网、污水厂等工程建设逐步进入收尾阶段,中山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重点应该转向污染源头管控、管网日常维护、水体垃圾清理、河涌保洁等管理层面。

  构建多元化治理机制不可或缺。民进市委会建议,美丽河湖保护建设要实现从政府单一治理到多元可持续治理的转变。鼓励涉海、涉水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减少废弃物产生与排放,推广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和可降解制品。加强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建设,在废弃物终端处置环节更多考虑循环利用,实现再生。加大对环保企业在绿色政策、绿色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民进市委会建议,中山还可以借鉴“蓝色循环”经验,实现全链条良性循环。具体而言,通过委托运营、特许经营或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手段,引入专业运营平台企业;运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对收集到的塑料废弃物实现全流程溯源,证明其来源,使其再生后能凭借高溢价出售;利用获取的高利润,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水体塑料废弃物收集工作。“最终达成多方共赢局面,既解决塑料垃圾治理难题,又增加参与民众收入,还能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肖伟说。

  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治理水平,也是推进美丽河湖保护建设的题中之义。民进市委会建议,中山应当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新技术研发力度,同时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水体垃圾清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并构建海洋垃圾监测与拦截体系,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水域及岸滩的动态实时监控。此外,还应当完善垃圾运输与处理流程。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