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伟
■黑臭河涌整改后成为遛娃胜地
基尾涌全长1.36千米,宽约15米,一端连通岐江河。它流经大涌镇核心区域安堂、南文、大涌三大社区,人口密集,厂企众多,其中上游为大涌镇老建成区,河岸两侧污水直排,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导致水体严重黑臭。2021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大涌镇党委政府加快基尾涌、运身塘的整治步伐,2021年底便已基本消除河涌黑臭问题,沿河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岸线修复1658米,绿化景观超10000平方米,并修建滨水公园,打造网红餐厅,约6平方公里基尾涌流域旧貌换新颜,成为沿线居民和工业区员工的休闲好去处。
4月15日下午,南文社区基尾涌旁朴树下(当地街名)奶茶店顾客盈门,前来附近游玩的居民纷纷过来小坐,顺便买上一杯奶茶,一边喝一边欣赏稻田美景。奶茶店老板萧芷琳一家几口忙得不可开交。她告诉记者,这是朴树下第一家营业的奶茶店,2022年政府开始治理基尾涌,并整治周边生态环境,打造了稻田景点,整修了周边道路。“我们看准商机,利用自己家面河背田的位置优势,开办了这家奶茶店,河涌整治之后,生态环境好了,居民都愿意过来玩,这对我们生意有很大帮助,现如今每天都有100多人过来消费,周末的时候人就更多了,这和河涌生态环境的变好密不可分。”萧芷琳说。
居民萧海童带着女儿过来玩,作为南文人,28岁的萧海童说自己此前不敢来基尾涌附近,更不会带孩子过来。“现在我每天都带孩子过来玩,然后买杯饮品,坐稻田边慢慢品尝。治水改善了生态环境,惠及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这是实实在在的。”
今年80岁的萧伟石说,他记忆中基尾涌不仅仅是一条河涌,还曾经养活了一代代村民,是周边几条村(社区)当之无愧的母亲河,“那时候河涌很清,沿岸各村生产队利用这条河涌养鱼,养的鱼很肥,经济效益不错。后来随着工业发展,河水被污染了,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价值。好在政府加大力度整治,水质又变好了,大家都很开心,都喜欢来附近走一走。”
与南文社区紧邻的安堂社区,其居民林泽森有着同样的感受,“如今水清了,我们晚上也愿意过来口袋公园里走走。”
■群策群力创新方式破解治水难题
说起基尾涌的巨变,大涌镇治水专班统筹工作人员程志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基尾涌综合整治主要包含两方面措施:一是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主要包含截污工程、清淤工程、岸线修复工程、补水工程等。在市住建局支持下,基尾涌上下游建设完成截污管网4.5公里,河道清淤共计1.37万立方米,沿河岸线修复2公里,基尾涌流域内水生态景观恢复达3.4万平方米。二是源头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基尾涌流域已完成14个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大涌社区和南文社区建设完成36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支管网,43家重点行业城市面源点完成整治。通过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和源头雨污分流工程,基尾涌已基本完成治理,后续通过各项运营措施保障河涌长治久清。
说起基尾涌治理的难度,程志华很是感慨。“由于基尾涌居民房屋大多沿河而建,数量很多,约200间,沿线土地及房屋权属较为复杂,存在产权人不明晰、产权人已故且继承人无法联系等诸多问题,实施征拆难度大、周期长,需要逐户进行游说。”程志华说,若采用河岸两侧挂管方式收集污水,无法彻底改善基尾涌水质。后来,在市住建局大力支持下,决定按蓝线范围实施征拆,岸上埋管截污同时建设步道、景观绿化等。为给整治工程提供用地保障及施工条件,大涌镇党委政府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在全市首创预征拆方式,举全镇之力抽调各部门精英骨干,组建30多人的工作专班,以“5+2”“白+黑”的工作模式强力攻关。同时,大涌社区、南文社区指派专人找寻线索、搜集材料,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多方面配合支持征收工作。“最终在3个月内实现100%征拆及交地,完成拆违建筑面积合计约2100平方米,完成181间房屋征拆任务,面积合计12911平方米,为沿河截污工程和岸线修复工程提供用地保障。”
河涌治好了,并不是代表治水工作的结束。大涌镇治水专班负责城市污染面源工作的林伟孝对记者称,其主要工作是确保大涌镇餐饮企业、美容美发行业等产生的污水进入市政管道,不能再直接排进河涌。“我们还推进餐饮企业在排水管口添加防油污设置,防止废油进入市政管道,导致市政管道发生大面积堵塞。不过,一些企业主不愿意添加防油污设置,或者添加了一段时间又会偷偷取下,因此这项工作难度很大,但是我们也责无旁贷。”
■年内力争鱼塘尾水全处理
大涌镇临近西江和石岐河,河涌密布,养鱼业发达,而鱼塘养殖是大涌镇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几十年来鱼塘尾水直排河涌,也是导致该镇水污染的一大原因。现如今,该镇加大尾水治理力度,减少污水排放对自然水体的污染,还推动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涌镇起凤环社区一处鱼塘尾水治理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三池两坝”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建有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以及夹在这三个池塘中间的两个过滤坝,周边鱼塘产生的尾水可以直接抽到沉淀池进行第一步处理。
“水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被污染的水体,这就是尾水,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会使养殖水域环境恶化,还会污染周边水系。”该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李贵清介绍,尾水首先会进入沉淀池静置,此后经过滤坝进入曝气池,曝气池内装有曝气管,通过增氧曝气方式使水体有机物实现充分氧化;经过曝气氧化的养殖尾水,污染程度已被大幅削减,就可以打开过滤坝,让尾水流入生态净化池;在生态净化池里继续处理,经过检测达到环保要求之后就可以排进河涌。
大涌镇农业林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区伟雄表示,目前大涌镇共有养殖鱼塘6200多亩,该镇大力推进鱼塘尾水治理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有3000多亩鱼塘养殖尾水得到了处理,剩下的3200余亩力争年内完成。“没有这个尾水治理系统之前,尾水都是直接排进河涌的,尾水会污染河涌,尾水治理之后成为活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系,也为养殖户降低了养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