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文化 新闻列表
~~~——
~~~——北师大教授赵勇揭示智能时代文学写作的两极分化,引导读者深度思考人类精神生产的本质命题
~~~————访《读者》杂志台湾版发行人吴治亚

 
2025年04 22
乙巳年三月廿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5年04月22日 文化 扩展 收缩 默认

谁改了六棉古道上的诗
西山寺山门旁,古木棉花开如火如荼。
  中山石岐,武山之上,西山寺见证了四百余年的城市变迁,与“六棉古道”默然相守。

  古道的山门上,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山小岂无云出岫,台高还有树参天”,相传是出自清代乡贤曾望颜之手。但地方志书里又有“僧能亮题诗”的记载,令作者的身份成谜。

  根据清代著名诗人黄培芳的《香石诗话》,早在曾望颜撰诗之前,西山寺僧法印就题下“山小更无云出岫,台高空有树参天”的句子,禅意超然。这位法印和尚后来去广州的大佛寺做主持,法号能亮。

  道光年间,曾望颜重修寺院,将题诗由“更无”变“岂无”,“空有”化“还有”。如此这般,将佛门禅意转为文人风骨。

  其实,“六棉古道”上的“西山红棉”,一直以来是这座城市的诗意点缀。

  清代诗人黄鹤书也写下《第一峰雨后晚眺》的名篇,描写在第一峰(西山)眺望现在称为“岐江塔影”的日暮景象及春雨后坐于大红棉下听丝弦清音的情景。一阕古诗还原当年意境风物。

  寂寂西山寺,钟声向晚残。

  烟迷孤塔迥,波涌大江寒。

  雨后莺归树,风前客倚阑。

  木棉花下坐,清绝素弦弹。

  ——黄鹤书《第一峰雨后晚眺》

  相传,老一代的六棉种植于宋代,后因枯萎,又于清咸丰年间补种下六株,现存五株。一百多年后的这个春天,木棉花依旧灿烂,木棉树下的你,是否也因此而诗兴萌动呢?

  【相关阅读】

  西山寺旁那棵200岁古木棉树

  西山寺位于石岐西山(又称武峰,亦称第一峰),始建于明代,初为乡贤毛可珍读书之所,后改为寺院。

  光绪年间重修西山寺,种下了六棵木棉、三棵樟。循六棉古道走去,进入西山寺,寺旁有一株粗壮高大的古木棉树,每到春天,红彤彤的木棉花落满寺院,引来游人和香客前来观赏。寺僧也收集花朵在院舍旁向阳处晒花,收藏做药。这棵古木棉就是目前六棵木棉中最大的一棵,树龄超过210年,与古寺相守,更显出灵性与不凡。

  文/本报记者 詹琪琳 廖薇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