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7版:文化 新闻列表
~~~——
~~~————台湾作家白先勇谈中华传统文化
~~~——
~~~——
~~~——
~~~——
~~~——
~~~——
~~~——
~~~——

 
2025年04 25
乙巳年三月廿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7版 2025年04月25日 文化 扩展 收缩 默认

在比利时,全国有超过3600个“自由书箱”或类似的图书交换设施
流转的书,活着的故事
  4月的布鲁塞尔,空气中微带湿润,成排的关山樱在埃米尔·马克斯大街两旁怒放,与伫立街角的一个木质书箱相映成趣。书箱外表斑驳,分隔为三层,透明柜门内书本排列杂而不乱。这是比利时街头常见的“自由书箱”。

  没有管理员,没有借阅登记,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取走一本书,读完后再放回来,或是换上自己的一册旧书。这种流转,让书籍的生命不再局限于一个人的书架,而是奔赴更多未知的归宿。阅读的传统,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得以延续。

  许多旧书页间,还夹着便签、车票或明信片。这些被遗忘的光阴小物,串联起不同的人生片段。一个忙于生计的人,或许只在等车的十分钟里读了几段,却可能进入美国钓鱼专家所著《飞钓在人生重启之河》中回忆的时光与情感,抑或感受一位骑行法国的专栏作家在《法棍面包与自行车》中描述的乡土人情,得以体验超越现实的“第二人生”。

  在有“欧洲首都”之称的布鲁塞尔,不同国籍的人群在这里共同生活,使用不同的语言交流,多元文化让这座城市丰富多彩。而街头书箱里,有的是小说,有的是图册,有的是游记,甚至还有菜谱……从《英法千年争斗史》这样的幽默讽刺作品,到普利策奖获奖小说《地下铁路》,不同语种、不同品类的书籍高低错落。它们各有来处,记录着万千时光。

  流转的书本中,时常会看到手书的赠语。有些是父母赠给孩子:“希望你一生都有书相伴。”有些是女儿送给年迈父亲:“我知道您一定会喜欢。”在一本《英国艺术史》的扉页上,手写赠言清晰秀美:“致埃莱娜与吉安·皮耶罗,谨致所有美好祝愿——加布丽埃勒与戴维·比尔,2008年11月11日。”这些书辗转漂泊,所承载的文化与情感得以复现和传递。

  比利时的书籍流转不仅限于街角的书箱,还发生在林林总总的二手书店与旧书市集。在布鲁塞尔市中心莫里斯·勒莫尼耶大道上,珀莱·梅莱二手书店宽敞整洁,玻璃天花板下,数十列书柜沐浴阳光。书籍种类覆盖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儿童教育,还设有多语种书区。这样的专业二手书店分布在布鲁塞尔各个城区,还有一些书商在网络开设二手书网店。周末跳蚤市场也成为书籍流转的另一场域,一本本旧书被精心整理或随意摆放在摊位上,等待路人停步翻看。

  比利时是欧洲旧书流通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据比利时“书箱”网站统计,全国各地已有超过3600个“自由书箱”或类似的图书交换设施,仅布鲁塞尔就有近400个。某个周末,我在跳蚤市场上翻阅一套经典小说集,装订完整,纸张虽旧却干净。我正准备付款,摊主却轻轻摆手,笑着说:“不要钱,只要你愿意看,它就一直活着。”

  在时光的湍流中,书从一个人手中传到另一个人手中,从一种语言进入另一种语言,从一段人生走向另一段人生。这种流转循环,恰恰印证了阅读的意义:它让我们突破个体经验的局限,触摸更广阔的世界,与过往的智慧、远方的情感以及无数匿名的灵魂悄然相遇。在每一次翻开书页的微小动作里,我们不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维系着人类精神世界里那不灭的共享与温存。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24日电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