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后,我们将与高校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现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将组织学生到大学进行实验,高校也将与中学共建实验室,并派大学老师前来授课和指导。”中山一中副校长邓育生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早与大学的院士、教授进行接触,了解理工科类包括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知识。
记者了解到,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中山一中不断进行探索。2016年该校成立丰山学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一体化培养。2023年该校成立了少年科学院,与40多所高校建立了协同培养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深化、开拓大-中协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成立“大—中协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为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协同育人新通道。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莹表示,中学和大学的贯通式培养非常重要,在这样的机制下,中学学子们可提前进入大学了解专业信息,对于未来专业的精准选择、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并且也将有利于学校培养更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