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国、苏联等国人民并肩奋战,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联合国成立,掀开人类历史新篇章。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呼唤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担当和作为。
习近平主席此次俄罗斯之行将是一次深化友谊、团结合作之旅,一次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之旅。此访不仅将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也将彰显中俄携手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性,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
■患难与共 树立大国典范
“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中俄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是患难与共、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真朋友。”今年2月24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电话时,用“好邻居”“真朋友”精准概括当今的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历经风雨,历久弥坚,树立了大国、邻国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典范。
此次访问将是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后第11次到访俄罗斯,两位元首在不同场合会面已超过40次。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两度战略沟通,引领中俄关系在风高浪急的百年变局中坚毅前行。
两国元首保持密切沟通,为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提供坚实战略保障。中俄关系成熟、坚韧、稳定,政治互信不断加深,战略协作更加紧密,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世代友好深入人心。
中俄两国是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行者,持续深化的务实合作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蓬勃动力。2024年两国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2024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能源领域互利合作持续深化;中国黑河—俄罗斯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旅客运输正式开通,两国跨境交流更为便捷;俄罗斯农产品端上中国千家万户餐桌,中国汽车驶入俄罗斯大街小巷;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不断拓展。
人文交流有声有色,架设更多民心相通桥梁。中俄团队游互免签证协议签署带动更多两国游客双向奔赴,双方高校、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从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上映引发好评,到中国原创舞剧《咏春》登上莫斯科大剧院舞台,数百项活动在中俄文化年框架内接连举行。
共同的历史记忆、相近的价值追求和深厚的传统友谊构筑起中俄关系坚实的民意基础,成为两国合作前行的不竭源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坚定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彼此发展振兴——两国关系在发展中愈加成熟、坚韧,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树立起新型大国关系典范。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前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说,两国元首战略引领是保障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正经历动荡变革,习近平主席来到莫斯科,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相关活动,意义重大。两国领导人将围绕双多边议程广泛深入交流,俄方对此充满期待。
■铭记历史 共促和平发展
铁甲洪流呼啸,胜利呐喊震天。2015年5月9日,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庆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过莫斯科红场。习近平主席起身向他们挥手致意,普京总统肃立注视。
80年前,中俄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