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本报记者 张倩
摄影/本报记者 易承乐
5月13日,记者走进中山市极光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光公司”)位于古镇的1066平方米展厅,几百款精美灯饰交相辉映。在这里,记者对该公司总经理刘刚进行了专访,探寻在当前外贸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这家成立仅两年多的年轻企业的破局之道。
“我们目前百分之百做美国市场,传统工厂的逻辑是客户采购你的产品有了订单,你的工厂才能运转。我们是做现货,销售渠道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刘刚透露,极光公司创新联合中山20多家照明工厂共同备货到海外,通过“供应链前置”的外贸新模式,借助专业的跨境分销平台以及成熟的头程仓储配送物流体系,帮工厂“货找人”,帮跨境卖家“人找货”,缩短传统外贸路径,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快速打通跨境灯产品到灯商品的商业化路径。
■联合工厂抱团出海
让卖家选品零风险
极光公司既非单纯的工厂,也不是传统贸易公司,而是专注于做产业带的源头供应链强整合。2022年开始筹备业务,2023年正式落地运营,去年营业额就达到3000多万元。谈及其运营模式,刘刚说,该公司联合了中山古镇、横栏、小榄等地超20家工厂抱团出海,在海外建立了500多个SKU(库存单位)的现货仓储,展厅展示的产品都是海外现货货盘。
在与工厂合作方面,极光公司会先筛选品类,再确定细分工厂,与工厂联合选品,将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产品批量备货至美国海外仓。随后,通过开发各平台专业卖家完成终端销售,为整个链路的流程进行梳理和保驾护航。
与传统跨境贸易不同,极光公司解决了销售端风险承担问题。以往贸易型公司主导跨境电商链路,选品、备货、销售都由其负责,风险巨大。该公司反其道行之,让卖家在前端选品测评环节无须花钱备货,通过该公司产品快速测评,掌握主动权,根据情况选择现货或到工厂进行批量采购。
■掌握定价自主权
4月发货量创新高
面对关税这一外贸企业的重大挑战,刘刚有着清晰的应对策略。他表示,今年关税几经调整,对传统外贸冲击巨大,但公司凭借灵活机制积极应对。如春节后美国两轮10%对华关税叠加,传统贸易中进口商要求供应商降价分摊成本,工厂利润受影响;而当34%对等关税生效,进口商面临高昂关税,合作工厂出现停止出货、生产、谈判等情况,全面停工停产。但该公司作为现货货款方,充当进口商角色,可灵活平衡对分销商的涨价幅度。
在对等关税生效时,极光公司及时发布公告上调海外现货价格,给客户10天时间,并根据市场情况实时调整。“凭借着过硬的产品品质,我们牢牢掌握灯饰产品定价主动权。”刘刚透露,今年4月份公司发货量达到15个货柜,销量较之前提高30%。
刘刚随后指着一款镜前灯举例介绍道:“你看这款,在美国市场很受欢迎。像这种6头的,终端售价能达到130美金,而我们的出厂价在160—180元人民币之间。受外贸形势影响,我们可以及时调整价格应对。”他介绍,美国人的居住习惯使得他们对灯具需求多样,浴室多且喜欢照镜子,对镜前灯需求大,款式也丰富,从3头到10头都有市场。
■加速替代进口商
积极拓展新市场
刘刚认为,不断变化的外贸形势虽带来挑战,但也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机遇,加速其替代进口商的进程。该公司以此为契机,增加发货量,同时聚焦附加值更高、具备市场溢价的产品,提升自身竞争力。
对于其他外贸企业,刘刚建议,在不断变化的外贸环境下,工厂最优路线是走工贸一体,实现自产自销,直达消费者,但这对企业能力要求较高。工厂应聚焦自身产品竞争力,做好产品开发、成本控制、品质控制以及对终端市场的敏感度把控,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渠道。换言之,传统贸易渠道不能放弃,也要勇于开拓新渠道。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刘刚充满信心。他表示,极光公司定位是扎根照明灯饰产业带的垂直行业供应链平台,未来会继续增加合作工厂数量,丰富品类和款式,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同时,公司将加速开拓加拿大、欧洲等新市场,导入更多新工厂和客户。在今年的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上,公司将继续联合参展,展示产业源头工厂的实力和现货出海模式。此外,还将积极与亚马逊等平台交流合作,探索产业带与平台合作新模式,提高产业资源整合与平台对接效率,传递更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