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的儿科病房里,孩子们围绕在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这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第17批援博医疗队哈博罗内分队队员、来自福建省儿童医院的护士陈丽萍在工作记录中这样写道。
“当我换上工作服走进病房时,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向我问好,他们的笑容和康复是我最大的动力。在日常护理之外,我还会教他们如何注意卫生、预防疾病。”陈丽萍表示,“这不仅是一场医疗援助之行,更是一场心灵的双向奔赴。”
“这里没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甚至没有充足的医用耗材,但有一群来自中国的医疗人员。”哈博罗内分队队员、来自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的护士章琪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缝合伤口时,我会特意为非洲儿童选择可吸收缝线——这不仅减少拆线痛苦,更避免了患儿因路途遥远无法复诊的风险。”
“我等那个中国护士来给我扎针”,当地病人这句朴实的话,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护士林艳看来,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一些新生儿科危重病患在中国护士的护理下转危为安,出院前,家属一定要带着孩子与中国护士当面告别,这种真诚的瞬间让来自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护士林琴很感动。她认为,所谓奉献,就是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人,就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她像家人一样关心我们”,这是当地病患家属的肯定;“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医护的真诚”,这是当地同事的感叹——哈博罗内分队队员、来自福建省肿瘤医院的护士林芳获得多方肯定与认可。“这就是中国速度!”这是当地同事对哈博罗内分队队员、放射科医生蔡文超解决医疗难题速度的赞誉。
授人以渔,用行动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这是第17批援博医疗队弗朗西斯敦分队队员、来自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护士郑津晶的工作感悟。中国医疗队毫无保留地讲授心肺复苏流程、呼吸机操作、暖箱调节等专业技能,提升了当地早产儿和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水平,真正实现从“输血式援助”向“造血式合作”的转变。
正如第17批援博医疗队队长樊万东和哈博罗内分队队长罗金英所言,医生和护士都是完成援外使命战线上的战士。他们不仅是医疗援助的践行者,更是中非友谊的传递者。
玛丽娜公主医院公关部工作人员基门奥·萨姆皮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医疗队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对博茨瓦纳卫生系统很有价值。
第17批中国援博茨瓦纳医疗队由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派出,于2024年7月抵达博茨瓦纳,在玛丽娜公主医院和仰加圭转诊医院服务,执行为期两年的援外任务。
新华社哈博罗内5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