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时事 新闻列表
~~~——
~~~——
~~~——
~~~——
~~~——
~~~——
~~~——
~~~——

 
2025年05 17
乙巳年四月二十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3版 2025年05月17日 时事 扩展 收缩 默认

看见未来课堂!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聚焦数字教育新变革
  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融入教育。未来教育什么样?

  5月14日至16日,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通过这场大会,可以看到数字教育的新发展、新亮点。

  技术助力,AI赋能,教学形式更多样——

  “报告老师,火星救援车智驾测试一切正常,等候登陆指令。”走进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一场以“AI火星救援车挑战”为主题的实践课程正在进行。

  学校为学生搭建了专属AI伴学智能体。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借助AI软件和3D打印技术等,为火星车设计外观,打印专属车标徽章,完成了一辆“火星救援车”制作。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教育生态。”学校有关负责人认为,“火星救援车”的制作过程,打破了学科界限,真正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这是智能时代教育发展与变革的生动缩影。技术助力,AI赋能,数字化正融入教育各领域,前沿技术不断构建起教育新场景。

  科大讯飞AI黑板呈现的“未来课堂”中,虚拟人“司马迁”在语文课上与学生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水下机器人作业虚仿实践平台,构建逼真的虚拟作业空间,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与建模方法;武汉音乐学院以曾侯乙编钟为原型,打造沉浸式虚拟演奏教学平台,全方位复原编钟演奏场景……

  在专家看来,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颠覆传统教育模式,学生得以在可知可感的沉浸式体验中更好获取知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提升。

  “一张网”“一块屏”,科技架桥,学习平台更宽广——

  大会期间举办的教育数字化成果展上,北京飞象星球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如何借助教室大屏,让不同地区的孩子‘同上一堂课’?为此,我们打造飞象课堂,探索了‘智能双师’教学模式。”公司副总裁鲁欣介绍:“线上老师在大屏为学生讲授知识,线下老师则带领学生跟随大屏开展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边远地区学生得以和城市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跨越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是推进数字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

  如今,伴随数字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越来越多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结对“同步教学”。全国范围内,众多师生同在“一张网”上共享资源、“一块屏”上互动教学,优质课程跨越山海、时时可及。

  智能向善,合理使用,构建技术伦理规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给教育领域带来诸多挑战。如何看待学生利用技术“走捷径”,使用AI写作文、写论文等现象?如何提高学生对AI产出信息的辨识度?

  渥太华大学校长雅克·弗雷蒙认为,智能时代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一定要加强对信息和知识的管理,对人工智能提供信息的完整度和准确性学会保持怀疑态度,这种能力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这个能力不单指操作和使用AI工具,同时应该让学生更好了解人工智能伦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教育部门主任苗逢春看来,老师也应该做好引导,让学生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AI作为辅助,什么时候应该独立思考。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是我们需要共同回答的时代课题、世界课题。”

  新华社武汉5月16日电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