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1版:要闻 新闻列表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创新高
~~~——
~~~——
~~~——
~~~——
~~~——

 
2025年05 19
乙巳年四月廿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1版 2025年05月19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中山优势产业该如何“强链”?
打破“一亩三分地”格局 打造产业“共同体”
中山发展优势产业,要有构建产业生态圈的意识。图为康方生物的实验室。本报记者 王云 摄
  文/本报记者 黄凡

  中山实有市场主体达69万户,但月少星多,百亿级企业屈指可数,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带动能力不够强。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得让产业生态更健康、土壤更肥沃。在“挺起‘产业脊梁’——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型采访调研活动”中,调研组通过走进武汉光谷、走进链主企业,深刻感受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带动作用。

  综观当前中山依赖专业镇产业集群自发式发展的模式,曾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中山从“农业镇”向“工业城”挺进,带来无限活力。但我国产业发展已发生深刻变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方法路径已和过去不同。打造产业“共同体”,让更多“愿意一块玩”的企业集聚,形成产业生态圈,产业“朋友圈”才能不断扩大,发挥带动作用。

  ■用“制造优势”吸引链主布局

  当前,中山正在培育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即打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光电光学、灯饰照明、中山美居、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时尚产业等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由于月少星多,中山产业集群仍缺乏强力“链主”的带动。

  如何补短板,带动集群升级?调研团队在此次调查走访中,重点关注了生物医药、光电光学、中山美居等产业,受访者都不约而同提起了“中山制造”的比较优势。甚至受访者认为,中山完全可以学习昆山的模式,用“智造”优势成为产业链强劲一环。

  总部位于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圣奥科技布局中山,就是因为中山具备的制造优势和区位优势。该企业在中山市布局AIOT智慧办公物联华南区域总部。企业董事、品牌中心总经理、华南区域总部项目负责人柴维龙表示,中山半径50公里内,有深圳智能硬件产业集群、广州商贸枢纽以及佛山供应链集群,更关键的是,这里集聚着非常完整的家具产业配套——数万家上下游企业构成的生态圈,能实现“上午设计图纸,下午备齐配件”的极速响应。此外,物流成本也极具优势——1小时直达广州、深圳、香港核心商圈,3小时覆盖东南亚市场,项目直连城际轨道网络,对接中山港、盐田港等港口物流集群,预计可降低物流成本20%以上,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效率。

  武汉天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刚认为,中山可以依托大湾区整体的产业互动优势,把湾区光谷的产业优势发挥到极致。他表示,珠三角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动能力很强,能快速将研发成果转换为产品,并快速销往全球,生产综合成本优势明显。程刚建议,中山可以依托大湾区整体的产业互动优势,尤其是深中通道已经通车,中山不妨学习昆山与上海协同创新的模式,利用制造优势,主动融入深圳的产业发展协同分工中,形成研发在深圳,真正的制造在中山开展的合作格局,甚至可以融入广州、东莞、珠海的产业链协同中,吸引链主布局中山,让中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造的“后花园”。

  ■打造产业“共同体”增强聚合效应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环环相扣”,“引一个人才,做强一个企业,做成一个产业”在武汉光谷已成为一种科创路径。过去单凭一块地、一处厂房展开招商引资的方式,已经不能吸引有志领跑行业的科技型企业落地。对于这类高成长性且未来带动性强的企业,布局逻辑已发生了变化,跟谁一起玩,能跟谁一起玩,能否与产业链形成互动,已经成为企业布局首要考虑的因素。

  这次调研中,中山企业走出去布局,外来龙头企业到中山投资,都说明了这一点。

  如生物医药领域,中山康晟生物通过“双城双产双研发”模式,在苏州、中山两地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当企业准备扩展面向更大的市场时,苏州、上海等城市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多元化人才,这些要素对企业的壮大非常有益。企业在实践中走出了“双驱”发展的模式:中山作为企业能量“储备仓”,苏州则承担起市场拓展和高端人才引进功能。乐心医疗总部在中山,逐步形成以上海为“创新中心”、深圳为“技术枢纽”、中山为“制造心脏”的协同网络。

  中山光电产业的龙头企业联合光电和通宇通讯,都不约而同选择到武汉光谷布局新的产业赛道,看中的是当地激光产业、航天领域科创的前沿优势,延续性的政策体系和越发强壮的产业配套。又如天眸光电将智造工厂布局在长三角而非珠三角,相中的是其距离客户更近。在长三角,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产业基础和协同配套优势日益明显。

  “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单打独斗不行,必须依靠产业集群。”圣奥科技董事、品牌中心总经理、华南区域总部项目负责人柴维龙说,这也一语道出了打造现代产业“链主”的逻辑。必须系统打造自己的产业“小生态圈”,形成产业协同的“共同体”,提升产业伙伴的能力,共同将产业蛋糕做大做强。其位于中山板芙的AIOT智慧办公物联华南区域总部,便是按产业生态来打造,规划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集“产品互联、制造物联、生态互通”于一体的“未来工厂”和“超级产业园区”,也将是集办公数智博物馆、文化体验中心、创意街区于一体的全球家具文化基地。链主企业,通过搭建产业小生态平台,阳光雨露也可洒向同伴,实现优质资源、产业、人才的互享。

  因此,中山发展优势产业,要有构建产业生态圈的意识。中山要打破的不仅是镇域经济“一亩三分地”的格局,更要有意识地对标寻找机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生态圈当中。上海开发“大脑”芯片和智能网联,江苏提供“心脏”动力电池,浙江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安徽再将它们组装成整车——近期长三角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成功案例,也说明了区域协同共同做大生态圈才能扩大朋友圈的道理。

  中山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先要将自身置于区域产业集群当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能力,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思维谋篇布局;其次是主动宣传、主动联动,把中山的产业优势、优惠政策宣传出去,用产业链招商思维招引有益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大中小微企业到中山投资,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配套的吸引力。唯有从相对封闭的“小河”“小湖”汇入产业的“大海”,才能生长出大小鱼都有机会成为“快鱼”的产业集群。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