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新闻 新闻列表
~~~——中山港海关擦亮“青篱”品牌,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中山龙莺女、高杰权家庭获授“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石岐体育路学校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小榄镇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镇”

 
2025年05 27
乙巳年五月初一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2版 2025年05月27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为“国货出海”提速 为“生物安全”设防
中山港海关擦亮“青篱”品牌,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市民参观“青篱”国门生物安全教育基地。本报记者 文波 摄
  本报记者 袁婵

  既为中山制造出海保驾护航,又为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贡献力量。在5月23日公布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中,中山港海关榜上有名。

  ■深化改革创新 为中山制造出海提速

  5月下旬,在中山中外运码头,广东格兰仕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一批微波炉通过 “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模式,随驳船“中航923” 运抵广州南沙港后,直接换装国际航行船舶出口海外。“新模式下,转运至广州出口的货物物流时间节约1到2天,提升了外贸集装箱周转效率,还节省了重复申报的舱单录入费用,非常便利!”中山中外运仓码有限公司商务部副经理刘向科称赞道。

  近年来,中山港海关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深化改革创新深度融合,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中主动作为。2020年,中山港海关先行先试推广“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 模式,压缩家电等“中山制造”货物的海运物流时间,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山港海关监管三科副科长何柯伦介绍,该模式依托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港口代码共享、海关监管互认,出口货物全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幅度压缩了通关时间和运输成本。

  “我们强化跨关区协同监管机制,持续织密组合港(一港通)航线网络,推动中山各口岸与蛇口港、南沙港等港口一体联动发展,全力畅顺中山制造出海通道。”何柯伦介绍,截至目前,中山港海关已支持中山各口岸与深圳蛇口港、广州南沙港等开通12条组合港(一港通)航线,今年1至4月,共监管该模式下航班334航次,验放出口货物超1.8万标箱。

  此外,在服务企业方面,中山港海关连续4年制定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措施及“一码头一策”方案,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00余个。

  ■打造安全教育基地 累计服务超2万人次

  近年来,中山港海关将文明实践与国门守护工作贯通融合,精心打造“青篱”国门生物安全教育基地。在基地,记者看到国门生物安全展厅、禁毒展厅、木材检疫科普展厅及“香山英杰”、奇趣植物园等室外展区依次分布。

  据了解,“青篱”基地占地9000余平方米,展示了各类实物标本1000余件,培育入侵、濒危、香料等植物300余种、3000余株,并建有华南地区首个外来物种科普(普法)馆,配备了国门生物安全宣传品、宣传册等多元科教资源。

  前不久,南朗街道南朗社区组织亲子家庭走进“青篱”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海关工作人员向亲子家庭讲解国门生物安全的概念、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孩子们在奇趣植物园与多种珍稀植物“面对面”,通过“沉浸式”体验加深了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及国门生物安全的认知。“今天学到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原来植物有这么多种类!”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兴奋地说。

  “‘青篱’基地是中山港海关开展文明实践、展示海关形象的重要平台。”中山港海关人事政工科科长李日晴介绍,海关依托基地,在实践科学理论、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宣讲海关政策、开展科普普法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文明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

  据悉,自“青篱”基地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中山港海关依托志愿者科普宣讲力量,累计开展国门生物安全、禁毒法治等主题科普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服务我市学校师生、社会团体超2万人次。“海关通过开放日、主题研学、科普展等形式,邀请社会团体、中小学生等走进基地参观,不仅可以宣传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提升公众保护国门生物安全的意识与行动自觉。”李日晴表示。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