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文化 新闻列表
~~~——
~~~————深圳市坪山区文化营城观察
~~~——
~~~——
~~~——
~~~——

 
2025年06 12
乙巳年五月十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8版 2025年06月12日 文化 扩展 收缩 默认

东台发绣:
一缕发丝映古今
6月6日,在东台嘉丽发绣厂,东台发绣传承人陈伯余工作前擦拭眼镜。新华社 发
  东台发绣又称“墨绣”,是以人发为“线”,用苏绣传统针法进行绣制的一种传统刺绣工艺,作品质感纹理别具一格。它源于唐代信女用发丝绣制佛像的习俗,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东台发绣曾长期主要由寺庙和居士收藏,传承几近佚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苏州刺绣研究所对发绣技艺进行系统发掘整理研究,经画师、绣工们积极创作推广,这一古老技艺在江苏盐城东台市得到恢复、发展、壮大。2021年,东台发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陈伯余是东台发绣传承人,从事发绣创作设计40多年。在总结前人技艺的基础上,陈伯余潜心研究,创作适应各类绣品的样稿,除花鸟、文人画、历史题材外,还积极创作表现当地文化、风土人情的作品,多幅作品获国家、省级奖项。

  经过数十年发展,东台发绣不断创新。发绣艺人们使用染色发丝,改传统“墨绣”为“彩绣”;为了丰富作品表现力,艺人在继承传统针法的基础上,根据人发质地适宜表现动物毛绒效果的特征,缩短针距、加密线距,增强质感效果;同时拓展多种针法,使作品的浓淡、干湿、远近、深浅饶有笔意。

  东台发绣不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纵贯古今,更在当下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东台发绣带着历史的沉淀,在发绣艺人们的传承中走向未来。新华社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