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1版:要闻 新闻列表
~~~——
~~~——李强蔡奇丁薛祥出席
~~~——
~~~——
~~~——
~~~——
~~~——

 
2025年07 02
乙巳年六月初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1版 2025年07月02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习近平的青春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这个“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世界最大政党,领航着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恰是风华正茂、青春无限。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关爱青年、礼赞青春,启迪青年、激扬青春。总书记深情地说:“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一)青春如何不负?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1981年底,28岁的习近平作出一个不寻常的人生选择——离开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的岗位,到基层任职锻炼。这在领导与亲朋好友间引起不小震动。

  彼时,大批知青回城,多年艰苦的生活让一些人产生“补偿心理”,耽于安逸舒适的生活。“难道我们这代人就该用这种方式弥补失去的青春吗?”站在改革初起、百业待兴的关口,念及依旧贫苦的乡亲们,年轻的心叩问着、思索着。

  “在远离他们的地方作愿意为他们献身的清谈,我心里觉得空,不踏实,我感到了一种呼唤。”怀着这样的初心,习近平同志赴任正定,决意到人民中寻找自我的价值。

  28岁,风华正茂。

  这恰是自称“二十八画生”的青年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时的年纪。1921年夏,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先进分子因共同理想走到一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开启改天换地的历史伟业。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一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口气讲出一连串闪光的名字——

  《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列宁最初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达尔文开始环球航行时是22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是26岁。贾谊写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时不到30岁,王勃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时才20多岁……

  历史上多少伟业发轫于这样的青春岁月,多少圣贤豪杰在青年时代就显露出审时知变、敢为人先的襟怀。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更是青年英雄辈出。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该怎样把握?跨越代际的永恒之问,如同高悬的明镜,照彻一辈辈青年的心灵。

  人生,紧要处只有几步。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2017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与同学们就学习焦裕禄精神进行讨论,勉励他们“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

  1966年,正上初中的习近平,读到了穆青等同志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深受触动。他回忆:“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直到我从政,直到我担任县委书记,后来担任总书记,焦裕禄精神一直是一盏明灯。”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跟党走,他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不忘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总书记每每引用先哲之语,强调“立志”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中这样写道。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引用了这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他说,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

  理想信念指引未来方向。青年志存高远,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一般漂泊不定。

  2014年,一批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示愿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扎根西部、坚韧不拔、甘于吃苦、平实做人,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大鹏一日同风起。青春的羽翮总与时代同频共振,青年的志向势必与家国同心同行。

  天下板荡之时,是青年率先觉醒、振臂高呼,以微炬点亮曙色;激情燃烧岁月,是青年以“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豪情,矢志“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革故鼎新之际,是青年勇作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迸发“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强音。

  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新青年到新时代青年、从百年沉沦到迈向复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

  黄金年华,献给黄金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寄望鼓舞人心:“青年怀壮志,立功正当时,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责任担当,舍我其谁!”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走进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听闻总书记来了,青年学子们从图书馆、教室、实验室赶来,聚集在大礼堂前坪,欢欣鼓舞。

  此情此景,习近平总书记有感而发:“‘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斯’不仅指原意所表达的‘这个地方’,在现在的背景下,也是指‘这个时代’”“我们第二个百年到2050年,还有30年,你们应该是这个时代接过接力棒的骨干力量”。

  多少次,总书记走进校园,同青年济济一堂,畅谈“生逢其时”,勉励“为之奋斗”,聆听青春梦想扎根在大地、拔节于时代的声音。

  2018年五四前夕,北京大学学生宋玺在座谈会上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自己入伍成为人民子弟兵的经历和体会。

  她说,读书读到“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时非常感动。总书记回应,这是一位老革命家写的诗,他年轻时读到这首诗也很有感触,这句话陪伴他度过了知青岁月。

  “我们脚下的神州沃土,孕育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见证了百年的峥嵘岁月,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蕴含着那么一种精神,那么一股力量。”

  2022年4月,同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年轻时的经历,深情寄语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青春何以不负,人生何以无悔?家与国、小我与大我、人生际遇与时代使命碰撞交织,辩证法蕴于其中——“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正如李大钊《青春》一文所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下转06版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