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盛夏的中山横栏镇暑气蒸腾,广东鸿烁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烁”)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运转的嗡鸣与风扇灯叶片转动的轻响交织成曲。一条生产线上,三款面板灯正完成最后的“梳妆”:左侧磨砂黑款刚贴上北美FCC认证标识,准备启程跨越大西洋;中间白色基础款的供电模块正调试至220V东南亚标准,即将奔赴曼谷夜市;右侧防尘防潮款的密封圈完成封装,目的地是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戈壁市集。
董事长蒋信华抚摸着一款银灰色风扇灯,笑着补充,“就这‘会跳舞的艺术品’,如今每月能创下五六百万美元的销量。今年以来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这条生产线的“一灯多面”,恰是这家中山本土企业用全球布局破解市场风浪的鲜活注脚。
■织就抗风险的全球防护网
在鸿烁的全球销售版图上,这样的“灯影”早已遍布几大洲。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仓储中心里,数百个本地店铺的货架上,鸿烁自有品牌的筒灯与手工地毯、陶瓷器皿比邻而居,成为市集里的“中国元素”;泰国曼谷的清晨,印着品牌LOGO的货车穿梭在唐人街与本地市场,为300余家终端门市补货,卸货时叮当作响的硬币声里,藏着“送货上门、现款结算”的利落;北美亚马逊仓库的扫描器持续嗡鸣,符合环保标准的筒灯正排队等待飞向纽约、洛杉矶的消费者,每单物流信息都标注着“FCC认证”“低碳材质”。
这张覆盖中亚、东南亚、北美、欧洲的“分布式网络”,是鸿烁抵御市场波动的“金刚罩”。“2021年刚闯北美时,关税政策一有风吹草动,我就盯着海关数据睡不着。”蒋信华坦言,那时才深刻意识到单一市场的脆弱,“现在好了,哪怕某块市场遇挫,其他板块的增长能立刻补位。”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年,仅泰国市场便贡献了4000万元营收,企业近年销售额年均增长超20%,在全球市场的风浪中稳稳踩住了增长节奏。
■既要懂产品本质,更要摸透市场“脾气”
鸿烁的增长密码,藏在“研发预判+本地化渗透”的双引擎里。车间一角的研发室,工程师们正围着一款新风系统样机拆解测试——这是团队每年投入销售额近20%经费孵化的新赛道,首单已敲开美国市场大门。“风扇灯的爆火不是撞大运。”蒋信华指着测试报告里的叶片弧度数据,2023年6月组建的新团队反复打磨,“东南亚偏爱极简线条,北美痴迷金属质感,光是叶片弧度就改了七版才定稿。”
市场端的“精耕细作”更见真章。跳出传统“大B分销”的层层加价模式,鸿烁在泰国直接对接终端门市,省去中间环节;在中亚,为非自有品牌店铺定制差异化贴牌,让同款筒灯既能印着本地品牌,也能挂着鸿烁LOGO;在北美,把东南亚走量的基础款升级环保材质、加装FCC认证,价格翻三倍仍供不应求。“就像卖水,中亚要大瓶装解渴,北美要小瓶便携,本质都是水,但得懂当地人的喝法。”蒋信华的比喻里,藏着制造企业的生存智慧。
从2014年专注户外照明,到如今商照、风扇灯、智能灯具多线开花,鸿烁的蝶变是中山照明行业开拓精神的缩影。蒋信华总说“不安于现状”:政府批下新土地,他立刻加码产能;察觉工程渠道利润波动,果断转向消费端;嗅到单一市场风险,马不停蹄织就全球网络。这份敏锐源自“蹲点式调研”——2021年闯北美时,他带着团队蹲守亚马逊仓库,记下“环保认证比价格更重要”的铁律;深耕东南亚时,发现“改个供电参数就能打开一片天”的市场逻辑。
如今,中山照明企业正在全球舞台书写更多精彩:有的深耕“一带一路”沿线,把路灯架到中亚的街头;有的主攻欧美细分市场,用智能控制抢占高端;有的像鸿烁一样多点布局,让一盏灯在不同大陆焕发不同光彩。正如蒋信华所说:“制造型企业的底气,就是既能把产品做到极致,又能跟着市场节奏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