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健全服务体系、建强服务力量、放大服务效应,锻造“立场坚定、素质过硬、保障有力”的拥军支前志愿服务力量,推动形成“部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志愿练援战”的生动局面。2024年,我市拥军支前工作获评“全省十大优秀改革创新案例”、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守护家园志愿服务项目,获广东省首届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并作为全省唯一推荐、全国十个优秀项目之一在天津推广经验。2025年,参加全省、全国综合演练活动获得中央军委、全国双拥办、省双拥办的书面肯定。
■聚焦使命任务
锻造“强战力”拥军支前志愿服务队伍
围绕“平时服务地方应急救援、战时服务拥军支前”的目标任务,完善体系机制,提升保障能力,全力锻造拥军支前志愿服务队伍。一是领导高位推动。中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拥军支前工作,把建强拥军支前服务队作为全力支持服务部队备战打仗的政治任务和重要举措,全面落实退役军人事务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到中山调研考察的指示精神,通过广泛征求意见、部门座谈研讨、实地走访调研、呈报政府批准等严格环节和申报程序,制定拥军支前服务队组建方案及配套机制,按照“七有”标准(有机构、有制度、有人员、有经费、有装备、有场地、有保障),落实市财政保障经费20余万元,建成占地30亩的训练场地,在市双拥公园设立130多平方米全市性拥军支前服务站点,就近配备水域训练码头基地。二是多方协同联动。会同应急管理、卫健、军分区等多部门建成涵盖“出队行动、安全管理、装备管理、响应预案、权益保障”等多位一体的规章制度,搭建“党建统领+拥军支前+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优化整合全市拥军力量和社会资源,鼓励金融机构、社会组织捐赠超500万元的救援服装、救援船只和无人机等应急装备,构建了“政府配套+慈善资助+社会支持”三引擎全力保障模式。二是打造专业队伍。利用“两微一端”及主流媒体广泛发布公告,招募以特种、侦察、消防等专业的退役军人、退役消防员,在全省率先打造出一支具备应急救援、医疗救助等综合专业技能的拥军支前服务队,确保队伍在服务保障工作中跟得上、融得进、起作用。目前,已构建成以30名队员为核心,近80名队员后备的服务队,队员中85%为救援相关专业,有16人获得国际急救员证书。
■聚焦能打胜仗
磨砺“高精尖”拥军支前志愿服务水平
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宗旨,创新演训模式、坚持向战练战、实现多元服务,持续提升志愿服务队拥军支前能力。一是坚持“共训共练”。由市政府牵头市退役军人事务、市应急管理、交通运输、气象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共训共练、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及信息互通机制,与广东省应急志愿服务联盟、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等专业救援队伍开展协同训练、共享资源技术,确保遂行多样化拥军支前任务。2024年,我市拥军支前志愿服务项目——“校企家”社区应急管理安全教育示范基地被列为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二是坚持“以练备战”。紧贴部队战备、重大演训、军事行动和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实际,定期开展平战转换、应急救援等场景演练和实战演训,协同海警、应急等部门出色完成部队战备执勤、反走私反偷渡演习、地方抢险救灾及“深中通道”护桥护航行动,切实把队伍打造成平时练得精、战时用得上、应急拉得出的拳头力量。结合当地恶劣极端天气和汛期突发状况,常态化开展水域救援项目演训30多场次,有效探索了水上救援技术的实训方法。三是坚持“以宣促防”。开展安全防范宣讲“七进”活动,及时宣传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应急救援等知识,将服务队成功打造成新时代全民应急宣传工作的主力军。2023年以来,深入社区、学校和企业开展公益防溺水和应急课程130余场,累计公益服务时数逾5000小时,受众达60万人次。2024年,服务队开展的“小手拉大手、安全进校园”活动被“中国应急管理”官方视频号刊登发布,精心研发的“救”在身边——战伤救护课目在广东省军区四会教练员比武竞赛中获得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
■聚焦作用发挥
扩增“多维度”拥军支前志愿服务效应
立足应急应战前线前沿,最大限度发挥退役军人优势作用,在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地方应急救援抢险、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中“当标杆、做表率”。一是奋战防汛前线。2023年以来,在我市应对“苏拉”“杜苏芮”强台风、“5·4”“5·19”强降雨等恶劣天气防汛工作中,拥军支前志愿服务队奔赴防汛一线开展救灾救援20余场次,协助开展老旧房屋、地质灾害点、削坡建房、山体滑坡、山塘水库等重点领域巡查,处理低洼积水、道路清障、装填沙袋等,成功挽回群众经济损失600多万元,全力筑牢防汛安全生命线。二是助力灾后重建。拥军支前志愿服务队奔赴神湾、三乡、坦洲等多个受灾镇街开展灾后消杀、环境整治、秩序维持、后勤保障、群众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帮助群众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三是汇聚社会力量。建立多方联动支援救援机制,借力“崇军联盟”平台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现场救援、款物捐赠、物资发放、心理抚慰等工作,共发动30多家军创企业、崇军商家、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救灾救援,筹集捐款150多万元,形成政企协助、多方参与、社会联动的拥军支前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