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健康城市周刊 新闻列表
~~~——市中医院“破解”患者呕吐与呃逆
~~~——中山疾控、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提醒市民:防控要做好这些事
~~~——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首例肩关节镜下可吸收球囊植入术
~~~——从传授核心技术到规划长效帮扶机制,市博爱医院持续深化医疗帮扶
~~~——中山80余家医药机构接受政策培训

 
2025年07 23
乙巳年六月廿九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8版 2025年07月23日 健康城市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培养“永久牌”医疗队伍
从传授核心技术到规划长效帮扶机制,市博爱医院持续深化医疗帮扶
中山市博爱医院专家团队在贵州六盘水手把手传授核心技术。 通讯员供图
  本报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何金钊

  今年7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小玲率领医疗专家团队远赴贵州六盘水。这支由妇产科、儿科等领域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的队伍,在六枝特区人民医院、水城区人民医院和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留下了跨越千里的医疗足迹。从紧急救治危重新生儿到手把手传授核心技术,从搭建专科联盟到规划长效帮扶机制,这场跨越山海的医疗协作,正以实干成效为六盘水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中山力量”。

  ■生死时速显担当

  救治现场变成教学课堂

  7月8日上午,专家团队刚到六枝特区人民医院。一名新生儿就因羊水Ⅱ°粪染陷入危境,血氧饱和度仅50%,呼吸困难伴随明显吸气性三凹征,生命体征持续下滑。刚抵达的博爱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陆俊秀,便迅速带领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医疗团队实施气管插管胎粪吸引,成功引出胎粪样物约2毫升,并予机械通气支持,患儿血氧饱和度逐步稳定至95%以上。后经精心治疗,患儿于7月10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病情持续好转。

  两天后的晚上,该院手术室又迎来挑战,一名胎儿因宫内发育迟缓需紧急剖宫产。随着一声微弱的啼哭,一名体重仅1750克的极低体重女婴顺利降生——这是该院有史以来接生的最低体重新生儿。面对基层医院新生儿救治经验不足的现状,陆俊秀主动担起责任,不仅全程指导产房内稳定,还带领当地医师完成高难度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为患儿建立稳定的营养通道。她还手把手教操作细节,反复强调早产儿管理的每一个关键点。在她的指导下,患儿逐步渡过呼吸关、营养关,病情日渐好转。

  在水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专家谭晓林的帮扶成果同样鲜明。一年间,他完成胃肠镜检查800余台,更重要的是把“手把手教学”融入日常——带教医师操作时,他站在侧后方同步讲解进镜角度;遇到复杂病例,立刻组织现场讨论。如今,3名本地医师已能独立开展常规胃肠镜手术,医院检查量同比增长67%。

  ■授人以渔

  留下“带不走”医疗队

  “与博爱医院建立生殖医学专科联盟,是我们医疗合作的里程碑。”六盘水市卫生健康局三级调研员胡雍琦的话,道出了这场跨城医疗协作的分量。两年来,中山市博爱医院派出20余人次专家驻点帮扶,从胚胎实验室建设到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完成了全流程技术转移。

  2023年12月15日,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第一、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项目顺利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评审,获批试运行,成为六盘水市首家拥有第一、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的市级医院。2025年3月16日,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迎来了首例试管婴儿呱呱坠地。2025年5月获批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的正式运行。这场跨越千里的帮扶,不仅让一个珍贵的小生命顺利降临,更在当地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

  这场跨越千里的协作,中山市博爱医院以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为六盘水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书写了“山海情深”的动人篇章。面对未来,郭小玲表示:“我们将继续践行‘六盘水所需、博爱医院所能’的帮扶理念,建立远程医疗常态化机制;拓展专科联盟合作领域;创新‘团队带团队’培养模式,推动两地医疗事业发展。”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