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荷 卢兴江 李颖奇 张倩
通讯员 廖晶晶 蔡焯浩 宋欣妮
连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安排,中山各镇街继续以全域总动员模式,出动“无人机”巡逻、编制方言“防疫顺口溜”、用AI技术制作动画宣传片等方式,重点开展蚊媒孳生地清理和灭蚊、防控宣传工作,全面“围剿”蚊虫,阻断基孔肯雅热传播链条,守护群众健康底线。
南头镇:方言顺口溜
与原创歌曲唱出防疫“强音”
7月28日,当记者穿行于将军社区的水泥路村巷,一段抑扬顿挫的南头话顺口溜从街角喇叭中飘来:“近期有个蚊病毒,名字古怪不很熟;虰人引起不良症,发热不适难舒服……”这段由社区“五老”集体创作的《预防基孔肯雅热顺口溜》,正以粤语方言特有的软糯语调,在南头全镇12个社区的市场、街巷循环播放,成为回响在居民脑海的“防疫三字经”。
■科学防疫从“入耳”到“入心”
在南头中心公园健身步道旁,68岁的陈伯正跟着喇叭哼唱顺口溜:“防蚊灭蚊清积水,切断病源如关闸!”他告诉记者,自家阳台的积水盆已改种耐旱植物,左邻右舍也自发组成“灭蚊小队”,每天都清理街头巷尾的积水。这种“顺口溜效应”并非偶然——南头话承载着千年古镇的文化记忆,其韵律感与亲切感天然契合基层传播需求。
“我们特意保留了‘虰人’(叮咬)、‘关闸’(阻断)等本土词汇,让居民一听就懂。”穗西社区退休教师、顺口溜主创之一梁伯介绍,团队耗时数个夜晚将防疫要点转化为七言四句,既符合传统民谣的格律,又融入“翻盆倒罐”“清淤灭蚊”等具体行动指南。目前,该作品已通过广播喇叭覆盖全镇85%的人口,并同步推出广州话、普通话版本,形成“多语共振”的宣传矩阵。
■红马甲与旋律共筑防线
如果说顺口溜是“软提醒”,那即将发布的歌曲《南头行动号》便是“总动员”。“晨曦照亮南头街道,红马甲身影穿梭在转角,盆盆罐罐都倒干净,让蚊虫无处落脚……”
志愿者小林是个“95后”,她说最爱副歌那句“清积水 嘿哟 清积水 嘿哟”:“喊着号子干活,累也不觉得了。上周帮独居的张奶奶清阳台,她跟着我们一起唱,现在每天都自己检查花盆底。”这首歌里,“孑孓生”“护壕”等专业词化在“从你家到我家的距离,关怀在微笑中传导”的温情里,把科学防疫变成了邻里间的默契。
除了《南头行动号》,歌曲《防蚊小卫士》《清积水护家园》也在加紧制作中。南头镇宣传和教体文旅办主任李纯华说:“这些歌不是凭空写的,是看着志愿者凌晨六点清沟渠、暴雨后逐户查积水写出来的。把他们的汗水变成旋律,大家唱着自己的故事,行动才更有劲。”
■街头巷尾的“无声动员令”
走在南头的街巷,红底黄字的标语随处可见。河涌边的护栏上,“清积水 灭成蚊 保清洁 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横幅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公交站的灯箱里,“清积水 灭成蚊 保清洁”“翻盆倒罐清积水 不给蚊虫留温床”的海报格外醒目。
从顺口溜的乡音,到歌曲的旋律,再到标语的醒目,南头镇织起的这张“文化宣传网”,正把“要防蚊”变成“我要防”。如今,在社区的巷子里,除了喇叭声,还有居民自发清理积水的叮当声。
“文化不是虚的,”李纯华望着街头忙碌的身影,“它能让防疫知识顺着乡音流进心里,跟着歌声变成行动,最终聚成全民战疫的力量。”
小榄镇:凝聚政企同心抗疫合力
刚过去的周六日,小榄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优势,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志愿者深入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田间地头、闲置地和闲置建筑等,清理蚊虫孳生地,并开展入户宣传、清理积水容器、喷药灭蚊行动,坚决筑牢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防线。同时,小榄镇一批爱心企业也积极响应号召,慷慨捐赠防蚊物资,凝聚政企同心抗疫合力。
据统计,26日当天的小榄全镇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共清理垃圾34.5吨,清理积水7496处、卫生死角141处、空置地62处,出动病媒防治专业器械166台次,开展灭蚊消杀109万平方米。
“作为专门生产灭蚊产品的企业,我们也想尽一份力量,助力防疫工作,杜绝疫情蔓延!”7月27日,中山市吉力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代表向小榄镇西区社区捐赠一批防蚊物资时表示。据悉,该公司创立于2005年,已扎根小榄二十年,是一家集灭蚊器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为有效应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疫情风险,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向西区社区捐赠价值上万元的100台灭蚊器,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彰显企业责任和社会担当。
当天上午,西区社区代表和公司代表还共同进行入户走访,向困难群众送去灭蚊器。西区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批捐赠的灭蚊产品将有针对性地派发到辖区的困难群体和蚊虫环境复杂的群众家中,帮助居民做好灭蚊防疫工作。
同样的爱心行动在小榄镇持续上演。同日上午,小榄镇红十字会与小榄镇同乐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中山市鑫迈智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接收该公司捐赠的价值约20000元的灭蚊灯、驱蚊器等防蚊设备。据悉,该公司是同乐社区辖区内一家规上企业,主要生产室内灭蚊灯产品。同乐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了解到捐赠渠道后,企业负责人非常热心,立刻和我们联系,尽管人不在小榄,也立刻协调好了捐赠物资和交接方式,助力社区与政府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网。”据悉,这批防蚊物资将会通过同乐社区和镇红十字会捐赠给镇内困难家庭,为他们筑起抵御蚊媒传染病的防线。
东凤镇:一天消杀超870万平方米
7月28日下午3时,虽然烈日依旧烘烤着地面,但中山市瑞康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康电器”)仍旧安排专业人员对公司门前靠近鱼塘边的一块草地进行消杀,不给蚊媒半点生存空间;同一时刻,广东伊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莱特电器”)的多位工作人员戴上N95口罩,背上专业喷雾器,开始对厂区进行二次消杀;中山市快美特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美特电器”)的工作人员顶着日晒,排放厂区内的污水和积水。
上述三家公司均位于中山市东凤镇,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它们将和全镇所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家庭一起,连续开展七天消杀行动,彻底剿灭辖区内的蚊虫。
东凤镇与佛山市顺德区相邻,人员往来流动频繁。在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东凤镇干群通力协作,采取多项措施,全城“围剿”蚊虫,守护民众健康。据统计,7月28日当天,东凤镇共有2086人次市镇干部群众参与了防蚊灭蚊行动,翻盆倒罐、清理积水等蚊媒孳生地超过49000处。同时,出动病媒防治专业人员270余人,累计消杀面积高达870余万平方米,蚊虫孳生的空间得到大幅压制。
记者前往东凤镇采访时,瑞康电器外贸部经理洪彩霞正和公司行政部经理兼总经理陈敏锋探讨厂区疫情防控工作。“公司除继续对厂区靠近鱼塘的位置进行消杀外,督促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十分重要。如果厂区发现病例,需要第一时间报告并送医。”陈敏锋说,顺德疫情发生后,公司曾派人参加镇里的疫情防控现场会,镇村也都派人到公司督查指导,作为企业,他们积极参与防蚊灭蚊工作。瑞康电器在员工下班前会叮嘱大家,务必带走食物残渣,清空垃圾桶。同时,会安排保安人员在车间点燃固体蚊香,防止蚊虫孳生栖息。
伊莱特电器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厨房智能电器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此次围剿蚊虫工作中,企业不遗余力。伊莱特电器行政工作人员梁文芳说:“通过媒体,我们企业了解到市镇两级关于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防控部署和要求后,通过早会进行了传达,还宣传了防疫知识。”此外,公司邀请专业消杀队,对公司的办公区、生产车间、员工宿舍、饭堂、停车场外围、南门卸货区等区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灭四害消杀处理,特别针对下水道和有积水的地方,撒了缓释剂(源头处理的药)并清理积水,在地下停车场安装了蓝光灭蚊灯,采购并点燃了大量蚊香驱蚊,以此降低厂区各个区域孳生蚊虫的可能性。
在东凤镇永益村采访时,记者见到了该村党委委员陈江华。火辣辣的太阳下,陈江华穿着一件短袖T恤,骑着电动自行车挨家挨户走访企业,向企业宣传疫情防控工作。“村里分布有300多家大小企业,比较集中,骑电动自行车走访这些企业,主要是方便且效率高。”陈江华说,顺德区基孔肯雅热疫情发生至今,考虑到距离村里较近,他们全村的党员干部就主动放弃了周六日休息,到7月28日,辖区所有企业、住家小户算是走访得差不多了,不仅做到了疫情防控家喻户晓,而且对可能孳生蚊虫的区域都消杀了一遍。“做完这些,心里就踏实许多了!”陈江华说。
五桂山街道:多举措防蚊灭蚊
7月28日,记者获悉,五桂山街道各村(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持续开展以清理蚊虫孳生地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
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组成攻坚队伍。攻坚队伍分组对房前屋后、楼道角落、绿化带、菜园等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并集中清理各类积水容器、废旧轮胎和堆积物品。同时,攻坚队伍疏通堵塞排水沟,在易积水区域投放灭蚊药剂。27日当天清理消杀卫生死角500余处。
为持续强化重点场所巡查,五桂山街道还通过“空中巡查+地面联动”模式提升防控效率,启用无人机技术开展蚊媒孳生地排查工作,重点排查辖区楼顶、天台、暗巷等人工难以覆盖的区域,动态监测、精准识别蚊虫孳生隐患点。
记者了解到,为加大防控知识社会宣传覆盖面,五桂山街道还创新利用“线上+线下”多样化宣传手段开展全覆盖宣传。
五桂山街道发动各村(社区)迅速组成一支“流动宣传车队”,宣传车携带“大喇叭”穿街走巷,“防蚊灭蚊是最根本的措施,关键在于清积水、防叮咬、早诊治……”广播以普通话、粤语、客家话3种语言循环播放,不间断地提醒村民们,增强群众对基孔肯雅热可登革热疫情防控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此外,五桂山街道利用AI技术制作动画宣传片,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方式普及科学灭蚊知识。龙石村利用书法班指导青少年书写健康标语创新宣传,引导青少年携手共建健康环境。
黄圃镇:无人机低空巡查“隐形蚊患”
“兆丰村两个企业的厂房楼顶存在孳生蚊虫的隐患点!”7月28日早上8时许,两架无人机在黄圃镇地面工作人员操控中,快速地升到半空,开始了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巡查工作。10多分钟后,无人机的高精度摄像头和智能识别系统发现,位于兆丰村内的两幢厂房楼顶有积水,工作人员马上将具体位置和情况反馈给兆丰村清理组人员,通知他们赶紧前来处理。
■“黑科技”助力建设灭蚊“防控网”
为快速打赢基孔肯雅热疫情歼灭战,7月26日开始,黄圃镇出动2架无人机,分早、晚两班围绕兆丰村安乐街、三社社区蓝天金地二期小区以及马安村盛河街等3个重点区域,进行半径200米的空中巡查。每台无人机每日飞行1小时以上,每日飞行约15公里,重点针对村民房屋楼顶、小区高空天台、企业、废品回收站、建筑工地天台楼顶等容易隐藏水沟的地方以及垃圾杂物堆积点等蚊媒孳生地进行楼顶地毯式排查。
“无人机在空中几十分钟就能巡查完一大片区域,效率极高。特别是发现高风险区域,无人机能在几分钟内到达现场查看,为清理卫生行动争取更多宝贵时间。”黄圃镇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组成员何远辉介绍,黄圃镇的建筑物类型多样,住宅区天台、大型厂房的屋顶、被围蔽的闲置地块以及视线盲区的角落都有可能积水,成为蚊虫孳生地,通过无人机“快”速覆盖,“准”确定位,靶向打击,能真正做到全域清查,彻底消除视觉盲区。
据了解,无人机在巡查中一旦发现“目标”,工作人员就会直接把坐标点推送给现场清理组人员,让他们能直奔“目标”第一时间进行清理。在开展消杀行动后,工作人员还会操控无人机再次复飞同一区域,直观地对比前后影像,检查积水区域是否被清理、喷药区域是否覆盖到位,客观评估防控措施的实际效果,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无人机巡查三天发现积水61处
通过连续3天的巡查,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发现较隐藏处积水61处、垃圾杂物堆积点25处。现场清理组根据地面工作人员反馈的信息,迅速落实上门清理积水和杂物,极大提升清除蚊虫孳生地的效率。
7月27日,无人机巡查三社社区蓝天金地二期小区20栋顶楼时发现,有一顶层商品房尚未出售,露台未装修导致雨后积水严重,成为蚊虫孳生地。发现该情况后,黄圃镇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组无人机小组马上通知现场清理组进行清理。28日,无人机再对该点位进行了“复查”,确认露台积水已被清理干净。知道这一情况的小区住户纷纷点赞。
据了解,自吹响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集结号”以来,黄圃镇每日组织超1500人深入到全镇16个村(社区)防控一线。据统计,7月19日至7月28日15时期间共开展走访入户4万家次,派发宣传资料4.3万余份、蚊片3.8万份,动员居民超过2.3万人次参与积水清理、杂物清理、蚊虫消杀等工作,完成消杀92万平方米,清理孳生地约1.5万处,清运垃圾超过15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