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文化 新闻列表
~~~————大陆京剧名家赴台演出记
~~~——中山籍画家罗国贤的艺术人生与乡土情怀
~~~——
~~~——
~~~——
~~~——
~~~——
~~~——
~~~——
~~~——
~~~——

 
2025年08 15
乙巳年闰六月廿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8版 2025年08月15日 文化 扩展 收缩 默认

八十余载画笔未歇
中山籍画家罗国贤的艺术人生与乡土情怀
8月13日,罗国贤向记者介绍自己的作品。本报记者 黄艺杰 实习生 唐宇彤 摄
罗国贤作品。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张倩

  8月13日下午,中山市山君会艺术藏品中心弥漫着油画与水彩的淡淡气息。年近九旬的中山籍著名美术家罗国贤站在画纸前,银发如雪,精神矍铄。他手中画笔在纸上轻柔游走,在众人的见证下,一幅灵动的水彩小品逐渐显现。

  沙龙现场,一幅幅描绘着岭南乡村景致的水彩与油画静静陈列。青翠田园、乡野小路、古朴小桥、嬉戏雏鸡、渔人码头……这场以罗国贤为主角的艺术沙龙,仿佛一个静静敞开的时光匣子,无声地诉说着他的艺术人生。

  ■8年系统学习奠定深厚功底

  罗国贤1936年生于中山石岐,艺术启蒙始于拮据却充满想象力的童年。“小时候家里很穷,哥哥姐姐到处涂抹画画,我就跟着一起画。”他回忆道,“但那时买不起铅笔,我就捡别人削铅笔时掉下来的一小截笔芯,在废弃的烟盒背面画画。”那时的他看到什么便画什么,家里的花、猫、煤油灯等都是创作素材。

  初中时,在中山一中美术老师黄敏之的慧眼识才下,罗国贤开启了正规美术训练。“黄老师毕业于杭州美术学院,觉得我有培养前途,对我格外关注,这也更坚定了我走绘画这条路的决心。”罗国贤回忆。

  1954年,18岁的罗国贤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中南美专附中。4年后学校迁回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他又在油画系深造4年。“那时我们什么都学,国画、水彩、油画、版画、雕塑。”师从黎雄才、关山月、王肇民、潘鹤、徐坚白等大师,为他奠定了融会中西的深厚功底。“多位老师让我接触到更多艺术创作思路,受益终身。”

  8年系统学习,为罗国贤奠定了扎实的艺术基础。他的同窗邵增虎评价他说:“罗国贤老友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质朴,学生时代他常常就是一件背心、一条短裤、一双赤脚,生活很艰苦,脸上却总是笑嘻嘻的。利用大量课余时间在野外写生,不知疲倦。”

  ■扎根人民,情系乡土自然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肇庆文化局参加工作,在我们那个年代,国家干部都要上山下乡支农。”罗国贤指着一幅名为《温馨时光》的油画作品,向记者介绍画中小鸡的绒毛纹理,“一年有10个月都在农村,对那里感情特别深。我就爱画这些毛茸茸的小鸡,看它们多可爱。”

  这份扎根泥土的情感,源于他在肇庆文化局工作的漫长岁月。春种秋收、防洪抗旱,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足迹遍布肇庆四个县。“生活很苦,但感觉亲近。”罗国贤坦言,正是这些鲜活的生活经历给他留下了质朴而鲜活的记忆,也构成了他艺术世界的底色。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乡土题材的作品,如《渔家》《农家乐》《捉迷藏》《恬静的湖面》《村口》《小路》《南粤山村》等。广东省文联原专职副主席洪楚平曾评价其作品“扎根乡土,兼具传统人文精神与现代艺术语言”。

  尽管早早便离乡求学,故土始终是罗国贤的创作源泉。展厅内,《小木桥》以油画语言深情勾勒中山小榄的水乡韵致:蜿蜒河涌,悠悠小木桥,繁花盛放的花木场……这些浸润着儿时记忆的场景,在他笔下焕发出永恒的诗意。

  数年来,罗国贤的作品在中国、新加坡、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地展出并获奖,多幅作品被黄埔军校、叶挺独立团纪念馆、广州美术学院等单位收藏,其艺术资料入编多种专业辞书。尽管荣誉加身,他对作品的追求却近乎严苛:“这些画,我都不是太满意,还要再提高。”

  ■薪火相传,不失赤子情怀

  年近九旬,罗国贤的艺术生命依然蓬勃。在肇庆星湖艺术馆的工作室里,每周日由他授课的水彩班雷打不动。“现在的年轻人思维活跃,但基础必须扎实。”他对后辈谆谆教诲,强调“临摹、写生、创作”交叉训练的重要性。

  前年起,罗国贤更将探索延伸至陶瓷艺术领域。在光洁的瓷瓶上以釉下彩技法描绘水乡风景,经1300摄氏度高温淬炼,让水彩的斑斓与传统瓷艺永恒交融。“绘画早已融入他的心灵,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儿子罗政眼中,父亲是将生命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

  2023年,罗国贤在黎雄才美术馆举办“甲子欢歌”艺术展,并将65件作品无偿捐赠。“凭良心做人,踏实工作,全身心投入。”罗国贤总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也是他贯穿一生的艺术态度。

  这位从中山走出的画家,用近一个世纪的画笔勾勒出自己心中的村庄、雏鸡与星湖月色。任凭时光如何流转,罗国贤始终饱含着对脚下土地的深情凝视。当被问及绘画带来的最大收获时,老人目光沉静:“不断进步,不断进步。”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