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林玉婷 石光亮
曾经荒芜的废品回收站密集区,经历短短18个月后,如今华丽转身为翠城1号·翠亨智能制造国际企业谷(以下简称“翠城1号”),企业入驻率高达91%,这背后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记者8月20日走访后,发现答案就藏在“村企合作+定制招商+高效建设+品质服务”这一模式中。
■村企合作实现“三赢”
翠城1号的故事,始于“工改”。这片区域曾是一个废品回收站,长期以来存在低效能、低产值、脏乱差、安全隐患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尽管也能够为村集体带来一定的收入,但改造的需求也迫在眉睫。
中山翠亨城市更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翠亨城更公司”)作为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工改”实施主体之一,开始全面参与该片区前期排查摸底工作,征集村集体改造意愿和诉求,了解土地现状,研究确定改造升级的路线和模式。
翠亨城更公司坚持用心用情与村集体沟通,逐步打消了村集体对于“工改”的疑虑。2022年4月,该项目获得南朗村党员和村民代表集体“双100%”表决通过。项目实施后,村集体收入有望实现翻番,同时实现村集体经济“三不减一递增”,即改造前后租金不减、物业价值不减、国企代管后物业运营能力不减和物业租金分年度递增。改造前村集体年租金约100万元;改造期间租金由翠亨城更公司补贴,达到收益不减;改造后,南朗村获得15000平方米还迁包租物业,年租金22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收益翻番。
翠城1号模式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成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有力促进了村民收入的增长,真正达到“三赢”局面。这一模式也为破解低效工业用地改造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城更方案”。
■新模式助企业加速签约入驻
在项目启动之初,翠亨城更公司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方案:预招商+定制化+优服务,以确保新建的厂房精准匹配市场需求,避免“建成即空置”。
在“预招商”方面,翠亨城更公司依托国企资源网络和市场洞察力,主动出击,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在“定制化”方面,翠亨城更公司了解到深圳高端电子磁性元器件企业——联振电子集团的扩张需求时,便根据联振电子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参数、空间布局、环保要求等,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设计与建造,大大缩短了投产周期。最终,联振电子集团被诚意和专业打动,一举购下翠城1号全部可售定制厂房。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高达12亿元,年税收贡献超5000万元,成为园区当之无愧的产业“定盘星”。
联振电子的成功落户,使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迅速显现。专注于运动器材制造的中山市立程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敏锐地捕捉到园区聚焦智能制造、上下游配套资源丰富的优势,高度认同园区定位,其业务扩张需求与园区规划完美契合,快速决策入驻。而中山德华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从初次考察到确定意向厂房仅用3天,一周内完成正式签约。
■打造翠城系列产业园区
翠亨城更公司以“工改”为契机,围绕“专精特新”产业,打造翠城系列产业园区。其中,在建的翠城3号·低空经济产业园和翠城4号·翠亨智慧云谷已于2024年底开工建设,部分楼栋已封顶。翠城4号一期项目预计2026年2月投入使用,其余部分预计2026年6月前投入使用。
记者获悉,这两大园区总建筑面积约27.3万平方米,将重点引进智能终端、机器人产业以及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区域产业升级及招商项目落地提供坚实而广阔的产业空间。
翠亨城更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已通过“预招商+定制化”双轮驱动,实现了翠城1号“招商项目立项即签约”“拿地即动工”等多项突破性成果。随着翠城系列园区建设推进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也将不断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持续聚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