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斐建交50周年及华人抵达斐济170周年。日前,斐济驻华大使李振凡(H.E.Mr.Robert Lee)携家人重返了父亲李华业(Lee Wah Yip)在家乡捐建的学校——中山大涌镇岚田中心小学。
在这里,他们按照斐济人的传统习俗,举行了隆重的“回家”仪式——“这是我女儿首次回到祖籍地,希望借此告诉她,这里是家族的根。”李振凡说。受父亲为家乡捐资建校的影响,他对中山亦满怀深情,这是他时隔25年后首次以斐济驻华大使的身份回到中山。展望未来,他期待两国之间进一步深化合作,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大海将我们分隔,但也将我们相连。”
●当年的寻根少年已成斐济驻华大使
2024年1月30日下午,斐济驻华大使李振凡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了国书。一年多来,他马不停蹄,先后前往云南、广东、福建等地访问,深化两国在乡村振兴、农业、医疗、教育及经贸等领域的合作。
李振凡大使对中国并不陌生。在被任命为第七任斐济驻华大使之前,他曾在北京、上海生活、工作多年。广东中山,更是他的祖籍地。他第一次跟父亲李华业(有些地方写成“李华叶”)一同前来寻根,是1991年。“小时候常听父亲说他要回来看看。这些年我们回来,也见证了这里的乡村巨变。父亲当年讲述的那个贫困村庄已不复存在。”
今年7月24日,李振凡再次回到位于大涌镇岚田村的祖居,与亲人们团聚。有几位亲人也曾去过斐济。他与堂姐李玉珊闲聊起与她父亲的一段感人往事:“大约六岁时,有一次我不小心砸伤了自己的脚趾,是叔叔扛着我去看医生的。”
在中山,最让他牵挂的莫过于父亲李华业捐建的学校,它就坐落于祖居对面,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山市大涌镇岚田中心小学。
“这还是原来的教学楼吗?”故地重游,整个校园已焕然一新,李振凡不由睁大了眼睛。的确,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楼已经“长高”了,班级和学生的数量也翻倍增长,教学设备更是日新月异。这所学校还是中山市信息化教学实验学校,就连班级管理都采用了电子班牌数字化系统。“目前,学校有将近1200名学生。”校长李娇艳说。2002年,李华业访问该校,也是由她作介绍。那时她还是一名老师。
●斐济华侨亲绘建筑图纸支持家乡办学
在崭新的教学楼内,有一个特殊的角落。
“我们会在这里给每个新生介绍学校的历史。”顺着李娇艳手指的方向,但见墙壁上悬挂着四张老照片,分别是李善昌先生与李黄氏夫人遗像,以及李华业先生上世纪80年代到访该校时的留影,他的背后是刚刚竣工的岚田善昌学校。“善,也是我们的校训之一,它来自您祖父李善昌的名字。”李娇艳为李振凡介绍道。
李振凡久久凝视着照片中的父亲。他见证了父亲李华业为筹办该校不辞劳苦、东奔西走的过程。“我陪着父亲在斐济考察了两所学校,父亲亲自测绘了一所学校的数据,它是这所学校的模板。他亲手绘制了善昌学校的建筑设计图,还特意从香港运回来一些建筑材料。”据校史资料,李华业当年为该校建设捐出了七十万港币巨款,并在学校建设期间,多次从海外返乡,了解施工进展,视察工程质量,可谓尽心尽力。
其实,李华业并非建筑师。他是斐济最大的华人实业家之一,李氏贸易有限公司(Lees Trading Co., Ltd)的总裁。他在李振凡出生的1960年,开始经营面包生意。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斐济数一数二的面包、蛋糕和饼干制造商,并将产品出口到整个太平洋岛屿地区。该公司在冰淇淋、塑料家具、印刷包装等领域同样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在斐济的PVC管材和金属容器制造领域占据着市场主导。2000年,李华业退休,将公司的运营权交付给了他的两个儿子。
事业有成后,李华业不忘回馈桑梓。1984年起,他频频返乡,除了捐建岚田善昌学校,他还捐资修建村里的牌楼和道路。卓山中学教学大楼的修建也有赖于他的善款。
●“我父亲深信教育是根本”
岚田善昌学校于1985年8月21日奠基,1988年2月竣工。
根据校史资料,该校占地五千一百六十多平方米。呈长方形状,校舍是两层水泥结构,建筑面积有九百七十多平方米。它有十二间课室,其中包括九间教室、一间教导处、一间实验室、一个会客厅;另外还有一个能容纳四百名学生开会的礼堂,以及六个小室(其中图书室、少先队部、会议室、体育室、教具室、教师宿舍各一个)。校舍前面是二百米环形跑圈和一百米直跑道。西面是篮球场和沙池。西南面设厕所和厨房各一间。在当时的乡村,这么一所设施完备的小学,可以说相当“豪华”,须知它的东西两面还都是稻田。
“我父亲深信,教育是根本。”李振凡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当父亲告知他们,他要回家乡建一所学校时,家人们都很惊讶。父亲解释道,他已经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他需要帮助家乡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崇文重教,是岚田人的优良传统。根据《中山村情》,岚田村由大岚村和文田村于1951年合并而成。早在1906年,当地便开办了岚阳初等小学。根据岚田中心小学的校史资料,自1923年起,乡中先后办起颇具规模的应新小学、岚阳小学和文田小学,假借李氏四世祖宗祠、李氏五世祖宗祠和文田村李氏宗祠作校舍。后因沦陷各校陆续停办。光复后由李鸿钧重办大岚小学,校址设在李氏大宗祠(即岚田小学旧址);由李去危重办文田小学,校址设在文田李氏宗祠。可见,一直以来,乡民们总是把村里最好的公共建筑提供给学校作为校舍。
然而,出生于1923年(护照上写1925年)的李华业小时候却未能接受正规教育。他16岁时前往斐济谋生,只在当地的教会学校——圣托马斯学校(St.Thomas Primary School)读了一年书。因此,李华业格外重视下一代的教育。他的孩子们皆学有所成。好学重教的家风在李氏家族代代传承。李振凡本人先后于斐济和美国求学,拥有美国西北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学位,如今他年满18岁的女儿李美恩(Michelle Colette Lee)也将赴美深造。
●推动两国合作,建立下一代情感连接
今年7月24日,是李振凡成为斐济驻华大使后第一次回祖籍地中山,也是他的女儿李美恩第一次回到爷爷的出生地。7月31日,恰逢李华业先生逝世20周年,这也为此次回乡增添了一份纪念的深意。“我和妻子都认为,这对女儿而言是一个重要时刻,重新与这里建立联系,将对她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岚田中心小学的礼堂内,来自斐济的酿酒师轻声吟唱,将卡瓦胡椒根末加水揉搓,转化为椰子壳中的卡瓦酒——斐济的“国饮”,并将它分享给在座的宾客。李美恩身着斐济民族服饰,手持写有其名字的扇子,与父母一起坐在垫子上,脸上挂着恬静的微笑。
“回到岚田学校,就好像回家一样。今天,我们通过这个仪式,把美恩带回这里,接受祝福。即便要去他乡求学,她也将永远不会忘记这里。”斐济驻华大使馆的二等秘书阿美莉娅·丛波娜深情致辞道。仪式尾声,音乐响起,中斐两国的朋友们手牵着手,围圈舞蹈,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
李振凡说,父亲捐建的学校承载着中斐两国的友谊。如今,身为斐济驻华大使的他同样坚信,教育领域,可作为两国未来深化合作的切入点。“目前,在中国留学的斐济学生超过100名。也许,我们还可以促成两地学校结成姐妹学校。此外,我们也特别重视职业教育的合作。”展望下一个50年,他衷心祝愿两国人民的关系更加亲密,“大海将我们分隔,也将我们相连,我们希望这是和平的海洋,也希望将其化作友谊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