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山市长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组装车间里,工人们正细致地将玻璃灯管嵌入灭蚊灯外壳。检测仪屏幕上,365至390纳米的波长数据轻轻跳动。“这根灯管是我们多年摸索的一点心得。”总经理廖捷鑫指着组件,语气平实,“欧洲客户对UVA传导的要求高,我们多花了些功夫。”
这家企业平稳的出口态势已持续了25年。廖捷鑫认为:“不过是比同行早一点自建了灯管车间,用玻璃材质试出了更稳定的传导率;看到客户对灭蚊效果的需求,就试着调了调光波波长。”
■用“笨功夫”啃下欧洲标准
廖捷鑫回忆,当时国内敢接欧规订单的企业不多。欧洲市场的要求确实“较真”——外网间隙要防儿童触碰,断电后电压衰减得掐着秒表算,连电源线都得用实打实的全铜芯。“没什么窍门,就是跟着标准一遍遍改,高压包的电压控制曲线调了上百次,三芯线的导电损耗慢慢降到了比行业平均低27%。”
展厅里并排放着两款灭蚊灯:左边是市面常见的低价塑料款,网格间隙能塞进硬币;右边是长星的机型,金属网格间距卡到0.8厘米,灯管外还加了层防爆玻璃。廖捷鑫翻出检测报告,“其实就是按人家的要求,把断电电压控制在规定的伏数以内,没什么特别。”
今年7月欧洲淡季,车间却临时加开了产线。工人们从休假中赶回,赶制带粘胶板的灭蚊灯——这是应国内防疫需求做的调整。“国外客户习惯长效灭蚊,国内疫情防控需要更安全的粘胶设计,我们只是按需求改改。”廖捷鑫的办公桌上放着本厚厚的笔记,记着各地蚊虫习性。
这些年产品从“紫光灭蚊”到分商用、家用、虫害防治等几大类,甚至试做了带二氧化碳引诱的机型,廖捷鑫总说“是客户推着我们走”。
■100多项专利攒起口碑
长星光电专利墙前的100多项专利,廖捷鑫很少主动提:“大多是外观和实用小改进,算不上什么‘壁垒’。”公司很少打广告,连参展也只去广交会,“就是觉得把东西做好,客户自然会来。”
“现在琢磨着把灭蚊灯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廖捷鑫指着一款带太阳能板的样品介绍。从一根灯管的波长调试,到慢慢攒起全球30多个国家的客户,长星光电的二十五年走得不算“惊艳”。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在玻璃与金属的细节里磨工夫,在客户的需求里找方向——这束算不上耀眼的“光波长”,或许正照着“中山制造”另一种踏实的出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