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新闻 新闻列表
~~~——从蹒跚学步到步入初中校园,一对姐妹一直得到中山好心人助养
~~~——
~~~——
~~~——

 
2025年09 03
乙巳年七月十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3版 2025年09月03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北京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在中山找到观鸟胜地
5年拍下200余种鸟类
▲王海滨在中山拍到十分罕见的家麻雀。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王海滨。
  进入9月,原本是野生动物专家王海滨在中山拍摄迁徙鸟的时间,然而,随着夫人工作的变动,他在去年底回到了北京,又踏上了奔向辽阔北方大地的观鸟旅程。从2019年到2024年底,连续5年,他在中山拍下200多种鸟类,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许多不常见的鸟类。他说中山的原生态湿地,为鸟类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这对珠三角工业城市来说实属难得。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盯上”中山

  退休前,王海滨是一位从事了30多年野生动物保护的专家。从大学学习到出国留学攻读博士,再到回国进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他的专业一直是野生动物保护。“之前参与过全国多个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帮助保持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也做过珍稀鸟类的监测保护项目。”与大自然打交道,是王海滨的工作,也是爱好。

  2019年,王海滨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植物学的夫人被调入珠海校区,他也随夫人一起来到珠海居住。学校老师群中有一个观鸟团,王海滨很快就融入进去。“我们同行很多都是观鸟爱好者,中文名叫马敬能的英国籍前同事还出了一本《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很受观鸟者欢迎。”刚刚退休,有了时间,王海滨就每天早出晚归去观鸟。

  一开始,他比较多在校园里面观鸟,后来渐渐往学校周围延伸,再之后越跑越远。“最后我在中山发现了两处绝佳的观鸟地点。”王海滨说找到的两个地方一处在三乡农田区,一处在南朗锦绣海湾城片区。

  “两处都是湿地环境,湿地生态也比较完整,很适合鸟类生存。”王海滨介绍,三乡那边,他主要在顺迎农场和周围一带拍摄,那里有成片的稻田、虾塘,吸引了丰富的淡水鸟,像白鹭、苍鹭和鸻鹬类。他还发现顺迎农场的经营人有很好的生态种植意识,对鸟类生存很有帮助。“周围都开发了,这里却还有很自然的环境,就很难得。”

  另外一个观鸟地在南朗锦绣海湾城片区,属于滩涂湿地生态,远处有大片红树林,近处还保留原生态的芦苇。“海边有潮汐,能够为鸟类带来无穷无尽的食物,水位的变化又能适合不同的鸟类。觅完食,它们就隐蔽在旁边的芦苇丛里休息。”职业习惯使然,王海滨对两边的生态都进行了很细致的观察。

  ■“大半辈子只见过这只”

  “追鸟”5年,最痴迷的时候,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王海滨“藏”在观鸟帐篷里哪也不去,兴奋地等待可能出现在镜头中的惊喜。在中山,他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黄胸鹀,还有不少猛禽,像鹰、雕、隼和猫头鹰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还有平常人们很少见到的沙锥、普通秧鸡、彩鹬、水雉等,都很漂亮,只是平时隐蔽得很深,难得一见。”王海滨说,“有一种‘家麻雀’,我这大半辈子也只见过这一只,就是在锦绣海湾城拍的。”

  “我们平时见到的麻雀是树麻雀,我在河北、山西见过山麻雀,在内蒙古磴口见过很多黑顶麻雀,在德国慕尼黑还见过一只黑海麻雀。”王海滨介绍说,“我在锦绣海湾城海边的芦苇丛边上见到这只‘麻雀’的时候,还真不认识它,只是觉得和一般的麻雀不一样。等回到室内上网一查,居然是家麻雀。哇塞,太给力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了那里想再多拍点相片,没想到去了多次,却再也没有见到家麻雀了。”

  “5年,在中山一共拍到了200多种鸟类。”王海滨在珠海也有观鸟,他看到中山和珠海的鸟类栖息地环境比较类似,属于相近的鸟类分布区。他拍的照片都有详细的拍摄时间和地点,能够进行精准归类。之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出过一本《动物图鉴》,采用了他100余张照片,也可以反映这个分布区的鸟类特点。“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腹海雕,是在珠海拍到的,它分布在沿海岛屿,我估计中山或许有。”

  他观察到,中山的鸟类区系有两个特点,一类以湿地鸟类为主,如常见的白鹭、大白鹭、苍鹭、池鹭等,以及各种野鸭,如斑嘴鸭、绿头鸭、赤颈鸭、白眉鸭,晚上隐藏在大片水域,“如果看到翅膀扇得特别快的那种,就是鸭子了。”一类是迁徙鸟,像红脚鹬、青脚鹬、泽鹬、黑尾塍鹬、黑卷尾、黑喉石、金斑鸻等。有些鸟秋天迁徙到这里就停下了,有的继续飞,飞到非洲,如家燕。“家燕来年飞回来,甚至还能找到从前栖息的地方。”

  “春天3-5月,秋天9-10月是拍迁徙鸟的好时候,6-7月份比较淡,不容易见到鸟。”王海滨说经过5年的观鸟,他现在对中山的鸟类和观鸟活动都“了如指掌”,“只要你掌握了一个地方50%-70%的鸟类,那基本上就掌握了这个地方全部的鸟类,比如我看到黄臀鹎,就知道这不是中山的,中山只有红耳鹎和红臀鹎。”

  ■带动更多人参与鸟类保护

  离开广东已有大半年的时间,王海滨最近一次回来,是参加在深圳举办的国际红树林中心组织的红树林保护修复能力建设研讨班,他在培训班上讲述了观鸟对红树林保护的贡献。

  对他来说,观鸟人身负两重的生态保护责任,一是观察记录鸟类资料,以供研究,再就是广泛宣传,带动更多人参与到鸟类保护中来。

  作为对中山鸟类进行过深入观察的专业人士,王海滨觉得中山的湿地生态还是很好的,也建设了湿地公园,红树林修复工作也在积极地推进中。“目前湿地保护的主流意见,是将保护纳入到经济活动中去,这样才可持续。”

  而对农田部分,他也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在收割水稻时,可以将边边角角的水稻保留一点,稻子是野生动物越冬的食物,而稻秆能为动物提供隐蔽场所。另外,秋末捕猎鱼、虾后,不要让鱼塘或虾塘干涸,可以保留20-30厘米水位,这是最适合水鸟生存的栖息地。如果继续留在广东,他会尝试与本地人沟通这些观察,也可以支持做鸟类展览等科普工作。

  文/本报记者 李红 图/受访者供图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