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文化周刊 新闻列表
~~~——​荷兰华裔青年李星琳受家庭影响,带团回中山游学寻根
~~~——​中山籍斐济侨领方志伟的祖父曾购买一架战斗机驰援祖国抗战

 
2025年09 08
乙巳年七月十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8版 2025年09月08日 文化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外婆教妈妈 妈妈影响她 她带一群小伙伴回家
​荷兰华裔青年李星琳受家庭影响,带团回中山游学寻根
童年李星琳和外婆李英贤。 受访者供图
李星琳(右)和两个妹妹穿上古装在中山影视城漫步。 本报记者 黄艺杰 摄
扫一扫,看视频
  8月14日,漫长暑假里的一天,在中山咀香园的历史展厅,来自荷兰的华裔青年李星琳向同伴介绍中山这家知名企业的历史,并带着这8名13至19岁的荷兰华裔中学生体验制作杏仁饼。25岁的李星琳是“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领队,父母是中山人,今年是她第二次带团回中山游学,上一次是在一年前。

  他们在中山两天的旅程浓缩而富有特色,老字号咀香园之后,他们到中山影视城换上古装穿越,到石岐品尝中山特色美食,8月15日到南朗冲口村游走半日(冲口是李星琳母亲的祖居地),再到城区逛逛,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现代生活节奏。这些中学生虽然都是黑眼睛黑头发,但自小在荷兰长大,对中国并没有太多的体会,也不太会说中文。与他们不太一样,李星琳熟悉故乡,与故乡有深刻的联结,粤语、普通话她能说会写,除了平时和家人在荷兰说中文,过去她远在中山的外婆,会通过网络视频,定时给她上中文课,教会她中文读写。

  李星琳的外婆李英贤,是中山的一位教育名师,桃李满天下,她曾是中山市实验小学改名后的第一任校长,1990年获颁“中山市十杰市民”(第一届)。“外婆总说,我们是中国人,中文是根,不能丢。”李星琳回忆道。童年时,远在荷兰的她每天要通过QQ视频跟着外婆学中文,从普通话到粤语,从汉字书写到家乡历史,外婆的谆谆教诲成了她最早的文化启蒙。这种家教浸润让她从小就明白:“黄皮肤、黑头发,我们的根在中国。”

  在荷兰长大的她,家里始终保持着中山的生活习惯。“妈妈常说,她在荷兰经商多年,最骄傲的身份还是‘中山女儿’。”母亲梁国姿任荷兰中山同乡会会长,是中荷文化交流的活跃使者。正是这份家族传承的故土情怀,让李星琳从去年开始投身华裔青少年寻根活动,“我想让更多和我一样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如今的星琳身兼数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法律系在读生、格罗宁根中文学校教师、夏令营领队。在荷兰周末学校,她教华裔孩子学中文;在夏令营,她带着荷兰的华裔学生穿越山海回到故乡。“在我教中文的学校有学生是博士生,我年龄比他们小,起初我有点担心,我妈妈说,外婆14岁就教书了,不用害怕,相信自己。”

  外婆是李星琳的偶像,她至今回味6岁时回中山与外婆住在一起的那段美妙时光,半年时间让她一想到中山心里就很甜很甜。“我每次回来中山心里都感觉很好,可能是见到想念的事物,心里是甜的。”李星琳用粤语说。想当年,她的母亲梁国姿独自在荷兰求学,和李星琳现在的年纪差不多,梁国姿就已经把荷兰名花郁金香引回中山办了一次规模不小的外国名花展,那是1998年。此后,在将近30年的时光里,梁国姿在中荷两地之间穿针引线,致力于推动两地商贸、文化的交流。这些行动一直影响着李星琳。

  “外婆教妈妈,妈妈影响我,现在我带荷兰的华裔青少年回来看看,妈妈说将来每年都要这么做。我也觉得,一定要亲身踏上这块土地,才算是了解的第一步。”李星琳肯定地说。

  本报记者 詹琪琳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