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赛事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支队伍同台竞技,按年龄分为A(25-34岁)、B(35-44岁)、C(45-60岁)三个组别,分别在中山体育馆、沙溪龙瑞篮球场、沙溪体育馆、青岗体育公园、南区恒美球场等5个场馆展开角逐。
群众比赛的魅力在于全龄友好,赛场上没有年龄的隔阂,只有对篮球的纯粹热爱。9月9日,当代表广东出战的东莞常平队摘得男篮C组桂冠的瞬间,赛场沸腾了。年龄“45+”的队员们紧紧围在一起,将主教练高高抛向空中。这群鬓角染霜的“篮球老男孩”,用最炽热的欢呼与最真挚的情感,生动诠释了热爱无关年龄,拼搏不分岁月的运动真谛。
群众比赛的魅力在于全民共享。十五运会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在足球、篮球、排球项目中增设青年组,既为青少年人才搭建了成长阶梯,也广泛凝聚起社会各界推动体育发展的合力。在广东队斩获B组冠军后,深耕基层篮球多年、曾率中山沙溪队两夺全国“村BA”冠军的助理教练冯汉远深有感触,“希望各镇村、学校都能扎实推进梯队建设,只有根基牢固,才能避免人才断层,让中山篮球持续焕发活力”。
群众比赛的魅力在于全力保障。中山将赛事服务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让赛场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鲜活窗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醉龙舞”惊艳亮相赛场,刚劲有力的舞姿与篮球的动感活力交相辉映;中场休息时,本土音乐伴随啦啦操表演点燃全场、互动问答环节将全运知识与中山美食、旅游文化巧妙串联,尽显地域风情。此外,近1000名中山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组成“小海豚”队伍,既驻守场馆提供赛事协助,也穿梭城市街头提供指引服务,以专业、热情、细致的服务为赛事提供了全方位、高水平的保障。
十五运会群众篮球赛虽然落下帷幕,但那份全民健身的热情仍在延续。从乡村的水泥球场到专业的赛事场馆,从青涩的校园梯队到花甲之年的草根球队,“全民共享”的理念,已然成为十五运会最温暖的底色,更映照出中山蓬勃的城市活力与温暖的人文温度。
文/本报记者 李颖奇 图编/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