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岐的繁华在于孙文路,那里曾有中国最早的钱庄、银楼和银行,有中国最早最新潮的百货公司,也有与世界时尚同步的电影院、照相馆……”中山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孙幸写道,石岐早年便已有“小香港”“小澳门”之称。改革开放后,民族路女人街、拱辰路灯饰街、孙文西路步行街,也都曾创造游人“摩肩接踵、争相购买”的时代盛景。
随着城市向东拓展和互联网购物的兴起,石岐老城逐渐沉寂,曾经红火的老街日益凋敝,只剩几家老店留守——这是最近十几年间,新老中山人对石岐老街的印象。
进入当下,古建老宅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时尚IP。石岐老街涌现出许多个性店铺,“隐身”于百年老宅中。社交媒体将这种“大隐隐于市”变成年轻人之间的默契“打卡游”。伴随着香山古城保护活化项目的推进,年轻人的怀旧与古城焕新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石岐老街的商业活力正被多方力量共同唤醒。
昔日重现
复刻孙文西“老字号”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山曾经最大的茶楼“奇珍茶楼”由店东孙贵在店名前加了一个“孙”字,成为“孙奇珍茶楼”。当年夏天,孙中山先生回乡省亲,到石岐时还专门到茶楼探望了几位族亲。
修缮一新的孙文西路步行街今年国庆开街,届时到此游玩便可亲眼看到这间“孙奇珍茶楼”的复制版,还有机会品尝茶楼里的中山传统茶点。
据步行街运营方中山投控下属香山古城公司介绍,孙文西路物业中,公有物业占比数量约三四成,古城公司通过大体量重点物业打造,引入高品质文商旅业态,来提升街区的整体品质与形象。7栋大体量建筑已被活化,复刻为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老字号或打造成中山名优产品市集,包括还原思豪大酒店的特色民宿、复刻金城饭店的侨乡主题民宿、呈现中山特有酒坊场景的石岐米酒工坊、融入中山特色非遗文创展示销售的中山非遗传承馆、中山百货改造的太力生活馆以及南洋风格的主题网红餐厅。
“我们也进行了年轻化的业态提取,如在金城饭店的复刻中融入中山沉香文化,在孙奇珍茶楼里面融入脱口秀、小剧场等场景,石岐米酒工坊中引入年轻人喜欢的精酿啤酒业态等。”香山古城公司招商负责人介绍。
如果说孙文西路正街将游客带入了旧时“有钱人”的高端消费场所,那正街背后的内街小巷里则隐藏着“小门小户”的日常。眼下,香山古城活化项目二期已经启动,设计团队穿行于狭窄的民房过道和山脚下、半山腰层层叠叠的延展空间时,找到了另外一条业态活化的道路。他们预想,将这批闲置房整体征收或长租,修缮美化之后面向年轻人招商,相信可以将内街盘活起来,并对正街形成多元化的业态补充。香山古城保护活化中心主任田湘攸早在古城活化项目启动时,已经开始了点对点的招商,也接到了海内外、老中青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商业需求,在他看来,“多层次的商业场景更利于古城活化”。
老街潮玩
年轻人的新玩法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混合欧洲、南洋和岭南风格的骑楼最先在孙文西路两侧建起。这批建筑多采用前店后坊的模式,引进了孙幸先生描述的种种业态,创造了中山盛极一时的商业繁华。
如今可以看到,不只孙文西路上骑楼建筑鳞次栉比,孙文西附近的孙文中路、民生路、悦来路、民族路、太平路、拱辰路上的骑楼也非常密集,商业以一种自然流动的姿态向这些街道蔓延开去。
这种热闹,延续到了1989年出生的林超鸿的记忆中。他是广州人,因为两位姨妈住在中山,他的童年暑假都是在中山度过的。他记忆中的石岐老街非常热闹,想买什么都有,表姐弟成日带着他在街巷中玩耍,看到的每一间店铺里的人都忙忙碌碌,“温暖美好又生机勃勃”。
长大后再到中山,他发现石岐老街已经不再繁华,民族路上的那几家音响、CD、古玩店好像被留在了过去的时光里,还是他从前看到时的样子,其他店都关了门,整条街十分萧条。但是他依然决定在这条街上开一间自己的咖啡店,那时是2021年。同年,总投资2亿元的中山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项目正式动工,距离林超鸿选中的民族路步行距离十多分钟,是中山老街改造的一个示范区。
2021年11月,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很多中山年轻人知道了刚刚开业的EFAC咖啡店,纷纷跑去打卡,人潮涌动一时也成为民族路上的新风景。更让林超鸿欣喜的是,2023年5月,中山市博物馆新馆落成;2024年3月,香山古城活化项目启动,同年6月底,深中通道开通。这让EFAC咖啡店的热度越来越高,超出了他预计的“可能头两年热”。
民族路也彻底“活”了过来。一家接一家的咖啡、茶饮、玩具、简餐、炖品、蛋糕甜品、手工店……相继开了起来,整条街千姿百态。如今漫行于民族路,可以看到池田咖啡的网络红人正在直播;玩具店的老板专程从澳门回来创业,卖的是最能给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的各式玩偶;茶饮店的客人现场观看老板手工制茶;三四个店铺正在热火朝天地装修中,不知道即将给这条街带来什么新鲜事儿……甚至停留在过去的音响店和CD店看上去也显得韵味悠长起来。
与民族路相连的民生路,附近的民权路也焕发新生,汇聚了一批烧烤、牛肉火锅等网红店。个性十足的新式装修,十分跳跃吸睛。而事实上,民生路东侧的白水井大街是中山最早一条网红街,借助一批老字号餐饮店和不错的人气,年轻人将这条大街“改造”成传统与新潮交融的活力街,如今更与民生路、民族路等一批鲜“活”老街交相辉映。
由于历史原因,石岐老街上许多物业归属于中山城建集团。据统计,截至目前,城建集团已在香山古城区域内成功出租318宗商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最近两年,这些老街明显旺了起来,出租率与租赁面积的提升,带动了整体租金收益明显增长。”中山城建集团城市开发事业部总监苏家远介绍,趁着老街红起来,城建集团积极引入现代商业元素,着力打造“老字号+网红新业态”互融共生的商业生态。同时,在老旧物业中推进危房改造与设施升级,提升租赁服务质量,还通过联合举办市集、艺术节等活动聚拢人气,助力历史街区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连片活化
老宅通往商业之路
跨过岐江河,从西面进入孙文西路,很多人会注意到一栋写有“中国银行”四个大字的建筑,这里是当年永安侨批局的原址。侨批局实际上就是侨信局,福建方言把“信”叫“批”,所以把为华侨通信服务的侨信局习惯称为“侨批局”。
眼下,在拱辰路的几栋老宅中,吴宇华团队正在计划活化一个以“家书”文化为主题的商业综合体,展示早期寄到海外有幸能留存下来的华侨书信,以此为主题场景引入高端商业业态。
吴宇华是中山港口人,早年在成都运营了知名航空博览馆和艺术馆,后与妻子移居比利时,在当地继续参与艺术展馆的设计。2021年,吴宇华返回中山,谋划石岐老街老宅活化项目,学习古建筑的妻子也即将加入。在他看来,石岐老街的人气已经越来越好了,但是目前缺乏相对高端的消费场景,所以他和团队的目标就是围绕香山古城的文化底蕴开发一个用老宅串联起来的“商圈”——鸽子艺术聚落。
“家书”综合体只是聚落的一部分,在吴宇华团队的规划中,三个空间16栋老宅,由空中钢结构长廊相连,可以相互通达。“最早的今年国庆开业,最迟的明年6月开业。”吴宇华说招商目前推进得很顺利。
龙母庙街92号,是吴宇华团队打造的老宅活化示范点。一楼空间已经完全打通,圆弧角钢结构撑起扎实“脊梁”,南洋小方砖和木门窗木楼梯都保留了下来。这栋挂牌的历史建筑,改造已经通过了官方验收。
成规模的市场化老宅活化为老街新生找到了另外一条解题思路。不过吴宇华也遇到难题,他发现有的老宅找不到主人,有的国资物业出租年限有限制等。中山城建集团目前和吴华宇的项目探索出一种灵活的合作方式,由项目方出资修缮房屋,产权方降低租金,并尽量延长出租年限,保证项目方敢于投入并稳定运营。
香山古城保护活化中心也在全力支持市场化的老宅活化。“在产权归置协调,居民协调,公共服务上给予充分保障。”田湘攸希望更多人参与到市场化的老宅活化中来,为片区注入更多商业活力。
随着同类项目的逐步推进,老宅活化正在带来经济和老街面貌提升的双重成效。许多墙面垮塌破损、院中杂草丛生的老宅面貌焕然一新,新的业态也在陆续进入中。
多方托举
疏通香山原点漫游线
孙中山先生说: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据史料记载,至1925年,铁城四座城门城楼先后拆除,并在西门外取直拆建,修出一条孙文路。至1932年孙文西、孙文中、孙文东、凤鸣、太平、民生、民族、长堤、拱辰9条马路完成修建或拓宽。石岐城西一直有浓郁的商业氛围,“路通才能财通”“旺丁才能旺财”的经商原理早已深入民心。
百年之后,世纪工程深中通道开通,中山迎来了大湾区的游客潮。漫游石岐老街,寻找香山原点是他们游览中山的第一站。穿越历史尘烟而来的中山博物馆、中山纪念堂、西山寺、烟墩山、月山、骑楼街镶嵌于漫行线上,默默讲述中山往事。漫游的人群为老城注入新生的活力。
在沉寂的老城中,设计并疏通漫游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打个比喻,漫游线是藤,每个景点是瓜,我们必须要做好工作,保证瓜‘包熟包甜’。”田湘攸说。
在古城保护活化项目中,孙文西路、孙文中路为重点改造路段,但事实上,古城范围内共开展了包括民族路在内的9条道路的改造提升。改造后的道路更加平整宽敞,也划出了宝贵的汽车停车空间。改造前,石岐街道还专门召集网红店铺经营人座谈,听取商家的意见诉求,全力服务老街商业活化。
道路以外,旧一中改造提升、月山公园改造提升、老旧小区改造、老旧街区改造提升工程相继开展。从前的月山公园“隐藏”在街背后,改造通过设计门前广场将公园拉到漫游线上来。旧一中、从善坊的历史建筑也在修缮中重现于游客面前。
在白水井大井、从善坊、华贵坊,改造后的小区和街区道路干净整洁,车行人行道路分明,秩序井然。香山古城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敬秀娥记得,白水井大街上起码有4家以上经营超过20年的店铺,还有很多十几年的,有一家年轻人喜欢的咖啡店也已经开了七八年了。这些店铺在当初白水井大街改单行的时候受到过影响,之后回归稳定。“最近两年老旧小区改造后,老板们普遍觉得整个街区环境更好了,车流也更通畅了,客人的评价也更好。”敬秀娥解释,作为居民、商家沟通的桥梁,社区力求让商居双方都最大程度地从政府工程中受益。为服务居民、商家和游客,原民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改造为长者饭堂和停车场。
人潮“漫”入,活力与压力并存,重现昨日辉煌是中山人对石岐老街的期待,也是各方力量全力托举的心之向往。
【专家说】
每家商店讲好
一个“香山故事”
在香山古城保护活化项目设计方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遗产保护与文化复兴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瑾看来,老宅需要在活化利用中才能实现更好的保护。从古城保护的角度,她认为老宅商业化利用需要注意保护遗产安全和建筑特征元素,并且在业态上进行文化引导。这是底层的遵循原则,而在操作层面上,她认为政府和各文化机构可以与商家们联动起来,进行古城文化元素的最小面积展示和推广,“哪怕是一个构件,一个花纹的展示都好。”政府还可以尝试采用积分制等激励措施,将更多的商家拉入古城文化氛围的营造中来,包括公有物业和私人物业,让每一家店每一个主理人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成为香山古城文化的传播者,“大家拧成一股绳,做成一件事”。
目前,除了孙文西路之外,包括民族路、民生路、太平路也有大量的物业可以参与到商业活化中来。王瑾建议将所有的公有、私有物业资源纳入到公共平台上来,让所有有意愿创业开店的人都能较为轻松地对接到合适的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