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代表、市直机关干部职工、深中通道建设者以及深圳、中山两地产业工人代表、网络达人等100多人齐聚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以书为舟、以声为桥,共诵祖国华章,分享阅读感悟,讲述“深中一体化”进程中鲜活动人的湾区故事。
■篇章演绎传递家国情怀
建设者重返现场讲述“毫米级”使命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一曲《万疆》在岛上响起,拉开了分享会的序幕。活动精心设置了《开卷·阅山河》《逐浪·跃伶仃》《潮涌·圆湾区》三大篇章,层层递进,寓意深远。劳模与职工代表们以深情的朗诵,带领观众品读《可爱的中国》中的赤子情怀,感受《我的南方与北方》的辽阔壮美,体悟《我喜欢出发》的奋进精神,重温《五星红旗》下的荣耀与信仰。
其中,《跨越伶仃洋——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中描写的人物之一——深中通道建设者、中交一航局华南工程有限公司沉管测量专家锁旭宏来到了现场,以亲身经历带领大家感受深中通道如何从蓝图到现实。“去年6月,我们在西人工岛种下最后一棵树,铺完最后一块草皮、最后一片沥青,才陆续撤离。”自深中通道通车后首次重返西人工岛,锁旭宏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倍感亲切,也让他不禁回想起与团队在海上昼夜奋战的无数个日夜。
作为深中通道岛隧工程的全程参与者,锁旭宏主要负责海底隧道建设中8万吨沉管在水下40米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对接的关键任务。“工程建设者中流传着一句话:我们能建造繁华,却往往无福享受这份繁华。这正是工程赋予我们的使命。”他感慨道,“能见证一项又一项国家超级工程的诞生,为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我感到无比荣幸、踏实和自豪。”
■双城对话勾勒“一小时生活圈”
网络热度助推深中融合入日常
在情景对话《穿越书海的双城共鸣》中,深中两地的一线产业工人、职工代表、城市规划师以及网络名人从产业、生活、文化、传播等多个维度,共话双城奋斗故事。
鸿利达精密装备(中山)有限公司行政管理中心经理张中阳作为早期落户企业代表指出,深中通道将深中车程从2.5小时压缩至1小时,极大优化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与运营效率,兑现了其自2014年入驻时对深中通道前景的期待。
作为深中融合发展的亲历者,张中阳表示,企业成功实现了“深圳研发+中山制造”的协同布局,既感受到中山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支持,也借助通道通车进一步强化了两地资源联动。
首次站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上,眺望连接两地的壮阔工程,张中阳由衷赞叹:“这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让我为国家强大的基建实力感到自豪,也对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网络达人、深圳市自媒体协会理事颜琛认为,此次在西人工岛参与阅读活动体验十分特别:“深中通道是一座极为宏伟的工程,站在岛上向中山远眺大桥壮丽,向深圳方向望去则是波澜壮阔的海景,视觉冲击非常强烈。”他从传播角度指出,深中通道已成为网络上的“现象级话题”,“自去年通车以来,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深中同城、深中通勤、深中通道看日出等相关话题累计获得上百万人次参与,曝光量已达上亿次,反映出公众对深中联动持续高涨的关注度。”
颜琛还介绍,深圳自媒体协会将来有望与中山网络文化协会加强合作,共同策划“深中打卡攻略”“深中Citywalk”“深中吃喝玩乐指南”等系列主题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动双城生活方式的分享与传播,让更多市民体验深中一体化带来的便利与美好。
现场还开展了“深中通道的百种读法”主题采风,资深短视频导师现场指导职工用镜头阅读城市、记录时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深中通道作为大湾区核心枢纽的战略价值。
文/图 本报记者 黄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