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打造“岐澳古道+郑观应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踩着青石板走进雍陌村,以岐澳古道为轴线、郑观应文化为脉络的精品旅游线路已然成形。每处苔痕青砖墙、每户庭院小店、每盏红灯笼都是打卡点。谁能想到,如今满眼生机的古村,曾是老屋侨房闲置破旧的“沉睡村落”。
沿着岐澳古道(雍陌段)上街往前,亮记冬瓜酥、慕雍山虞文创店、微醺茶馆、雍和饼家……每走几步就是一个惊喜。这条承载着清代商旅记忆的“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如今成了藏着烟火气的文化休闲长廊。近年来,村里以“租赁+修缮”模式让岐澳古道(雍陌段)的112间闲置农房重获新生,同时为古村引入了28家特色业态。
再往村深处走,“美宿・雍陌”的木质门牌格外醒目。这座民宿由4栋破旧闲置的古屋老宅活化而来,修旧如旧,既保留了老屋的梁架结构与青砖黛瓦,又添置了现代舒适设施,使其重焕生机。“这间民宿2022年7月开业迎客,不仅延续了古朴雅致的岭南建筑风格,还巧妙融入郑观应文化元素,让游客在住宿中感受历史与地域的双重韵味。”雍陌村党委委员郑伟东介绍,民宿共有12间房,深受游客青睐,几乎逢周末和节假日即满房。
穿过清幽雅致的偫鹤园,行至艺术广场附近,由华侨楼改造而来的香山书房成为古村里的一道文化亮色。据郑伟东介绍,华侨楼是该村第一批赴旧金山务工的铁道工转行经商后回乡建造的,长期处于闲置状态。2021年,村里对其进行初步修缮。2024年,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契机下,镇政府推动华侨楼活化利用,为使景点更为集中,便将香山书房由云庄郑公祠移置于此,打造为独具特色的公共休憩与阅读空间。如今,华侨楼香山书房藏书7800余册,涵盖各类书籍,还定期开展故事分享会、村情村史讲述等活动,成为村民们的文化阵地和古村文化传承与活力焕新的重要地标。
2021年起,雍陌村便开始重点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022年7月展馆建成后,开始有游客涌入;2023年重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产业进一步升温;2024年游客量飙升至80万人次,较此前实现跨越式增长。雍陌村用游客的每一步行走、每一次停留,书写了富民兴村的生动答卷。“这一切都离不开‘百千万工程’的契机与支持。”郑伟东感慨。国庆将至,村里还将在艺术广场上搭建舞台,开展非遗文艺展演等活动,同时联动沿线业态与民宿推出优惠,打造“吃住购”一体化体验;村内建成开放共5个停车场,保障游客出行便捷。
■文旅融合,构建“岐澳古道沉香+文化艺术一条街”
目光转至同处三乡镇的古鹤村,同样的石板路与青砖墙,却有着另一番韵味。
步行到角头街27号一处古韵犹在的侨房,便有温润香气扑面而来,这便是集沉香文化展示、收藏、研究于一体的香山沉香馆。馆内收藏了形态各异的珍贵沉香,同时有沉香项链、手链、线香等精美制品可供售卖,闲时还可到此品茗雅集。“这个房子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先前已有30多年没人进来过。”香山沉香馆负责人刘文娟介绍道,去年10月,老宅修复改造正式动工,于今年元旦正式开馆,吸引了广州、佛山、深圳及港澳等地各年龄层游客,成为当地“百千万工程”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
“中山古称‘香山’,因盛产沉香而得名。古鹤村地处五桂山脉,又是‘岐澳古道’遗迹,香山沉香馆这样的文旅项目,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刘文娟表示,如今村子的后山已经种起了白木香,未来还有望实现“本地香供本地客”。
如果说沉香是古鹤村的一张亮眼名片,艺术,则是认识这座村庄的另一扇窗。古和苑外,使君子藤蔓缠绕古屋大门,绿意流动,墙上的凌霄花枝倩影作画,此处便是来自中国台湾的摄影师哈克的工作室。2023年,哈克在古鹤村租下三栋闲置的百年老宅,耗时三个月改造成为主题摄影空间“哈克摄影艺术馆”,承接婚纱、婚礼、写真、形象、活动及产品摄影等多元服务。“古鹤村的街巷拍旗袍写真很有感觉。国庆推荐大家到古鹤村走走,看看这里的历史文化场景,拍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大片。”哈克说,游客来到他的工作室,不仅可以预约拍写真,观看摄影艺术展,还可以在一杯自制特饮中享受悠闲时光。
如今,古鹤村的美在哈克的镜头下变得丰满灵动,古村的业态也因像他这样的艺术家入驻变得年轻鲜活。据了解,当前古鹤村聚集了来自全国各领域的15位艺术家、8家文旅新业态店铺、7家民宿等,让古村焕活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IP。
近年来,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古鹤村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打造“岐澳古道沉香+文化艺术一条街”。据介绍,为了盘活村内闲置古旧建筑,古鹤村结合香山文化,多途径活化利用,不断丰富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引进古典收藏馆、品牌家居馆、美术馆、岐澳小馆、香山沉香馆、民宿等各类业态,将百年侨房的复古特色与现代新潮元素巧妙融合,激发乡村文旅消费新活力。
见习记者 方馨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