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项目是中山市2025年“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也是大涌镇践行“片区统筹发展”、推动文旅融合的核心载体。项目以红博城为枢纽,联动产业、文化、生态资源,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标杆与“百千万工程”实践典范。
■红博城破局:从观赏型景区变身“活力场景”
面对消费方式转变和传统商业体展销模式受到的冲击,4A级景区红博城积极寻求转型。此前,因其消费模式单一,顾客平均停留时间不足2小时,二次消费占比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面对这一发展掣肘,中山大涌积极探寻破局举措,推动红博城从纯观赏型场馆向“沉浸式、互动式、消费型”文商旅综合平台转型,从传统红木展销模式向“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多元融合升级。
在规划布局上,项目立足隆都文化圈协同发展,以“红博不夜城”为纽带串联大涌红木文化、沙溪服装产业及隆都古村民俗,通过引入时尚服装秀、牛仔文化展等活动,推动“红木+服装”产业跨界融合,构建跨镇全域旅游格局。
硬件升级方面,对红博城隆都里上下街进行改造,上街打造含80余家特色商户的开放式休闲娱乐区,下街设置宋韵古风移动摊位,结合数字光影设施、沉浸式剧游互动、非遗活化体验活动,构建“文化体验+夜间消费+非遗活化”的特色夜经济集聚区。
灯光亮化工程是项目的核心亮点之一。国庆期间,红博城北广场剧场灯光、隆都里街区亮化及红木文化主题灯光秀将全面亮相。通过采用前沿高科技新媒体技术,光影秀将融合中山历史文化、隆都民俗与红木工艺元素,生动呈现“千年香山韵 一城湾区梦”的文化内涵,助力“红博不夜城”打造成为中山灯饰产业“新展厅”与隆都文化及红木文化的“夜地标”。
■80余项活动开启文旅盛宴
“我们将依托‘红博不夜城’IP,持续推出系列文旅活动,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消费动能。”曾颖君说道。9月30日至10月8日,红博城“国庆中秋双节嘉年华”活动以“月满华诞,家国同庆”为主题,将推出四大板块80余项活动,助燃本地消费市场“热辣”出圈。
9月30日晚的启动仪式上,红博城将变身“巨型光影剧场”,上演一场融合灯光秀、机器人伴舞和无人机表演的视听觉盛宴。开场光影秀将展现中山文化历史、隆都文化及“百千万工程”成效,为长假“夜生活”开启热身。
10月1日至8日,“岭南戏剧城”将推出《秋香再点唐伯虎》、红色谍战《暗哨1942》等沉浸式剧目。这些剧目让游客从“看戏者”变成“戏中人”,成为文旅演艺新标杆。
白天,游客可观看《岭南记忆》大型史诗舞剧;傍晚可在隆都里美食街品尝美食;晚上则有《岭南千年》光影秀和户外音乐节,打造全天候的文化体验。
作为项目亮点之一,“红博不夜城”还通过引入时尚服装秀、牛仔文化展等活动,推动“红木+服装”产业跨界融合。项目还开展国庆嘉年华促销活动,各大红木品牌旗舰店推出优惠活动,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家居的需求。
■打造大湾区文旅新标杆
据了解,大涌镇正在构建 “红博城—隆都文化带—卓旗山”三大片区联动发展的夜经济连片格局,联动产业、文化、生态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标杆。
目前,红博城已成功举办多场活动,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红木销售、餐饮住宿等消费增长50%以上。已建成住宿客房约250间,新增两个特色餐厅餐位超1000个,四星标准铂顿元世纪酒店、岭南家宴等高端配套已入驻,“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逐渐形成。
红博城文旅总监邓丽表示,未来三年,红博城将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三驱动”的可持续运营模式。“一核”即以红木文化IP为核心,深度挖掘红木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两翼”分别为戏剧演艺(岭南戏剧城)与夜间经济(红博不夜城);“三驱动”涵盖内容驱动、科技驱动和产业驱动,全方位推动红博城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
具体规划方面,2025年将建成集“大湾区红木产业与沉浸式戏剧城”于一体的特色文旅项目;2026年推出各类研学产品和路线,服务青少年研学教育,布局“银发经济”产品;2027年打造“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的标杆项目。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超5亿元。
曾颖君表示,打造 “红博不夜城” 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区,既是大涌立足实际的主动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省市镇“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的具体实践。从镇域提质看,项目推动红木产业向“文化体验”延伸,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从片区联动看,大涌镇联合沙溪镇串联 “红博不夜城”与“隆都美食街”“服装创意园”,打造跨镇“隆都文化夜消费带”,既满足市民游客高品质需求,也为中山夜经济提供“大涌样本”。
本报记者 杨健 通讯员 李泽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