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新闻 新闻列表
~~~——
~~~——推动保险公司从“被动理赔”转向“主动防灾”
~~~——中山三家社区康园中心获赠爱心午餐捐款
~~~——
~~~——
~~~——
~~~——

 
2025年09 30
乙巳年八月初九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3版 2025年09月30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中山探索“气象+保险”服务新模式
推动保险公司从“被动理赔”转向“主动防灾”
气象数据赋能“一辆车”保险服务新模式专项试点实施方案解读专场新闻发布会。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9月29日,气象数据赋能“一辆车”保险服务新模式专项试点实施方案解读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来自市气象局等部门和单位相关负责人到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围绕我市气象数据赋能“一辆车”保险服务新模式试点实施方案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精细化气象服务

  不再是“一人生病,全家吃药”

  市气象局联合市应急管理局、中山金融监管分局、保险行业协会和6家保险公司共同探索“气象+保险”服务新模式,打通了气象部门、保险机构、通信运营商之间的数据壁垒,构建了“灾前预防—灾中响应—灾后理赔”的全链条防灾减损机制。

  据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良介绍,目前我市已建成以3部相控阵雷达、112个自动气象站以及全市13000多个视频监控的立体监测网络,实现分钟级降雨监测、公里级落区预报以及易涝点实时监控。得益于“硬件”配套,我市可以通过AI算法研判水淹风险区域,实现易涝区域米级精度定位及风险等级动态评估,形成具有递进式预警能力的气象风险决策产品,实现预警前的预警。截至目前,我市能实现精准识别风险区域(误差≤500米)、精准预判水浸时间(提前1小时)精准触达目标人群(车主)。

  李良形象地将传统的预报模式比喻成“一人生病,全家吃药”。在回答记者提问环节,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就传统预报模式带来的痛点作补充介绍,黄根指出,以往的预警信息存在传递链条冗长、触达率低、指向性模糊的问题,风险人群难以及时获取信息并有效避险。此外,风险管理滞后,保险服务过度聚焦灾后经济补偿,缺乏灾前预警与主动干预能力。

  ■6家保险机构开展试点

  发挥前沿“风险减量管理”作用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山监管分局党委书记、局长何明亮介绍,当前选取了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平安财险、中华财险、都邦财险等6家机构进行试点,在不增加投保人保费的前提下,保险公司运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在历史受淹数据较大的镇街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并提示投保人,将原来的事后理赔前移至事前和事中的防范。

  具体体现为,气象部门提前将灾害数据发至保险公司,在气象数据加持下,保险公司通过易涝区域精准定位和实时监测预报,构建出水淹风险预警体系与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保险公司针对易涝点提前放置警示牌,为重点小区进行防水加固等布防,在水淹黑点路段联合交警部门共同防御,及时劝导高风险区域内的车主挪移车辆,现场排查下水道疏通情况等。

  在中山市气象局和中山金融监管分局的指导下,中山保险业积极参与“气象+保险”创新试点。除了信息推送,保险行业还同步启动了应急响应预案:提前调度救援资源到高风险区域附近待命,为广大车主提供即时的理赔咨询。

  记者了解到,2025年汛期,我市经历了19轮强降雨、龙舟水和6个台风影响,灾害频次多、强度大。而在南部试点镇街,依托“气象+保险”新模式,通过精准预警和提前干预,车辆受淹受损数量显著下降。

  本报记者 李鑫 通讯员 潘登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