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让,我是医院工作人员!”客服中心组长曾丽梅第一个冲过围观人群。俯身检查的瞬间,她心头一紧:患者口唇发紫,已无生命体征。“立即急救!我做胸外按压,你们呼叫急诊,保安维持秩序!”客服团队成员瞬间行动:有人马上致电急诊科,有人拉起防护圈疏导人群,收费处组长项国威也闻声赶来,临时急救小组迅速成型。
16时02分33秒,急诊科医护推着急救平车与除颤仪飞奔而至。此时患者口唇紫绀,监护仪显示“室颤”——这是心梗患者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医护人员立即衔接抢救。
16时04分,监护仪上的波形突然跳转为“窦性心律”,患者神志逐渐清醒,口唇也慢慢恢复红润,能清晰对答!
16时06分左右,患者被送进抢救室,医院当即开通心梗绿色通道:快速测量生命体征,同步开通静脉通道、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做心电图,确诊“急性心肌梗塞”。
16时15分,医护给予“心梗一包药”并下达病危通知;16时25分复测体征平稳,患者随即转往介入室。医护发现患者回旋支中段完全闭塞,当即植入一枚支架。随着支架撑开,闭塞血管恢复血流,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安全下台,后续病情稳定转ICU监护。
“从患者倒地到恢复心律仅用4分钟左右,6分钟内完成绿色通道关键处置,前期非临床团队的规范按压和无缝衔接,为后续救治赢得了黄金时间!”急诊科主任吴鹏程复盘时感慨。
据悉,该院长期开展全员急救培训,客服、收费等非临床岗位人员均需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