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不停】
专家代表提建议,政企民同向发力
“今天看的南朗街道,崖口村新村大街59户农房改造后,有13户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占比达30%,真正实现了环境改善向产业发展的转化;榄边村改造61间农房,打造39处‘四小园’,治理672处环境黑点,古墟31间农房规划为经营性用房,为文旅发展留足了空间;冲口村把闲置荒地改成公共绿地,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变化。”
市人大常委会肯定了“一号议案”确定以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推进工作的作风和成效,议案办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指出议案办理还有短板需要补齐,如个别区域污水管网建设受用地保障影响进展滞后,农贸市场“六乱”整治有反弹现象等,建议从抓全链条督办、小切口突破、长效化建设三方面落实。
“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要围绕成果加强监督。”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建议市政府和各部门要加强监督,把农房风貌提升、“四小园”建设等成功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标准规范;另一方面要推动建立后续管护机制,比如农房改造后的维护、河涌保洁的长效责任等,让整治成效稳定可持续,真正服务现代化人文精品城市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将组织代表中的专家学者,针对“四沿”整治、农房改造、污水管网等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拿出专业性建议,形成政企民同向发力的合力。
本报记者 李红 通讯员 罗宇峰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