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6版:时事 新闻列表
~~~——
~~~——
~~~——
~~~——
~~~——
~~~——

 
2025年11 24
乙巳年十月初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6版 2025年11月24日 时事 扩展 收缩 默认

候鸟变“留鸟”:四川邛海鸟类达310种创历年新高
  新华社成都11月23日电 记者23日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的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获悉,今年统计到栖息于此的鸟类种类已增长到310种,创历年新高,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邛海安家变“留鸟”。

  西昌市林草局正高级工程师杨军介绍,由于邛海生态环境改善,目前已监测到7种候鸟变“留鸟”,分别是骨顶鸡、黑水鸡、紫水鸡、白胸苦恶鸟、钳嘴鹳、斑嘴鸭、绿翅鸭。

  “候鸟之所以能够变‘留鸟’,一方面因为邛海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适宜鸟类生活,另一方面因为人们护鸟爱鸟的意识得到增强,人为干扰大幅减少,为鸟类提供了安全的栖息环境。”杨军说。

  根据西昌学院、邛海湿地保护中心等综合监测,今年邛海流域监测到310种鸟类种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7种。对环境极为挑剔的紫水鸡、中华秋沙鸭、彩鹮等珍稀鸟类,纷纷在此栖息繁衍。2014年,邛海流域监测到鸟类种类120种,2024年鸟类种类首次突破300种,达到302种。

  邛海非“海”,实为四川省第二大内陆湖,是西昌乃至凉山州人民的“母亲湖”。但邛海也曾陷入生态困境,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围海造田、填海造塘等影响,邛海面积大幅缩水,物种锐减,20世纪90年代邛海水域监测到的鸟类种类一度仅存20多种。

  近年来,西昌采取“只出不进,只拆不建”的强制性保护措施,实施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退房还湖的“三退三还”工程,生态搬迁邛海周边群众5万余人,建成2万亩环邛海湖滨带湿地,恢复了30多公里的自然生态岸线,如今邛海再现林茂水碧的景象,大批鸟儿翩然回归。

  “这里水域变宽了,鸟的种类变多了,不少珍稀鸟类成了这里的‘常客’。”在邛海湿地从事鸟类观测和保护工作的观鸟爱好者胡一平有感而发。近几年,邛海已经成为观鸟天堂,2020年,由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与成都观鸟会联合发布的四川观鸟地指南中,邛海上榜四川十大观鸟胜地。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