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美丽乡村有何鲜明特色?是如何打造而来?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4月26日上午,以“乡村振兴·镇能量”为主题的“中山市首届乡村振兴创新典型”颁奖仪式举行,现场对中山乡村振兴工作突出的20个典型案例进行表彰。这些典型案例不仅成为了中山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也为各镇街后续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进一步推动全市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张倩 陈雪琴 通讯员 孙嘉琳
20个典型案例获现场表彰
此次评选活动,五桂山街道是获奖大户,在4大类奖项中均有涉猎。其中桂南村“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共建宜居宜业和美桂南”,“五桂山水·田园牧歌”乡村振兴示范带获评中山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典型,“厚植人才优势,构建‘1+3’人才体系”荣获中山市乡村五大振兴创新典型,“红色珠纵魂,绿色生态谷——南桥村特色精品示范村”荣获中山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优秀典型。
五桂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黎巧贤作为获奖代表上台领奖。他表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五桂山街道高度重视,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抓,确保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村(社区)也科学谋划,结合各村特色资源要素,因地制宜编制美丽乡村三年项目库,做好乡村发展顶层设计,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各项重点工作。
板芙镇里溪村“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带动文旅乡风全新提升”荣获中山市精美乡村典型。“近几年,里溪村集聚一切可以集聚的资源,有效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各项建设。”里溪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范展灏表示,只有把乡村基础设施搞好,留住乡村美丽乡愁,才能不断吸引外流的村民和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在范展灏看来,每个村子首先要做好组织振兴,只有通过党建引领,做好村子“一村一品”建设,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才能将村子做成特色,避免千村一面的局面出现。
为镇街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2月,中山市首届乡村振兴创新典型案例征集便拉开帷幕,活动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各镇街和村居的积极响应,前后共征集案例近百份,覆盖23个镇街。为保证入选案例的标杆性、代表性,主办方将入选比率设置为20%,并设计两轮评选,由经济、三农、文化、党建等各界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结合网络投票结果,最终优中选优选出中山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优秀典型、中山市精美乡村典型、中山市乡村五大振兴创新典型、中山市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奖项,共计20个案例获奖。
“此次评选的案例在成效、差异性、可持续性等多方面表现突出,不仅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的经验和成果,还为后续中山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中山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陈柳斌表示,乡村振兴拼的是久久之功,此次举办创新典型评选活动就是希望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氛围,让大家在比赛碰撞中,借鉴别人经验,找到自身短板,更好推动接下来的工作。
近几年,中山的乡村乡风文明、生态环境优美、乡村产业发展突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乡村,这让活动专家评审之一、市政协专职常委胡波感慨颇深。他表示,此次案例评选涵盖村集体运营、差异化塑造、乡村可持续发展等方方面面,为中山乡村发展起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在胡波看来,中山市乡村振兴工作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各个部门的重视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各镇街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深挖本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优势,激活了乡村活力。
“镇街是‘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陈柳斌表示,各镇街要敢于突破思维惯性,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长远和当下、全域谋划和示范带动相结合,才能全域推动五大振兴,共同打造乡村振兴中山样板。
案例
镇街典型案例如何成“典型”?
●中山市精美乡村典型
此次精美乡村典型包括三乡镇雍陌村、板芙镇里溪村、沙溪镇圣狮村、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崖口村、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小榄镇永宁社区。各村(社区)根据村居特色,从规划、基础设施、文旅产业发展、民风民俗、乡村风光、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发展等角度展现精美乡村特色。
立村近千年、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雍陌村,结合自身深厚的名人文化、历史建筑群等历史文化资源,以郑观应故居、岐澳古道为重点,打造出文化复兴、文旅配套及民生3大类项目,成为中山最具代表的岭南特色村庄。作为广东农村改革先行地的里溪村则高位谋划,致力于文旅乡风文明实践与保育工作,高质量完成了板芙镇党员教育基地、粮食展览馆和里溪香山书房(综合服务中心)等文化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实现了质的飞跃。圣狮村在保护与传承隆都文化的同时,发展成既有文化旅游,又有现代化创新的村落改造标杆,成为具有深厚岭南乡村记忆的大众旅游目的地。
坐落于珠江口西部地区的崖口村,是一处景色宜人、得天独厚的农渔业大村。这里背山面海,土地肥沃,稻田悠悠,崖口村根据珠江口水文和生态条件,利用围垦土地,开发了咸淡水养殖场,培育虾、蟹等高档水产品,使土地资源得到全方位的综合利用。工业薄弱的桂南村扬长避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提高村集体自我造血能力。伴随新村民的进入,桂南村催生出火热的乡村经济,游客络绎不绝。
●中山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典型
乡村振兴示范带打破了城乡地域限制,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能推动美丽乡村从“点的示范”到“面上带动”。此次入选中山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典型的镇街包含翠亨新区(南朗街道)、五桂山街道、横栏镇。
南朗街道是红色旅游特色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为主打的风貌带。沿线有左步村、崖口村和翠亨村三村相连,农耕特色产业统一,标志性景点丰富等特点。该风貌带沿线共有5处标志性景观,并且串联了许多珍贵的村内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貌带。
岐澳古道是中山从山到海、从海跨洋的历史之轴,作为珠中澳沟通海外的重要交流通道,它环绕着五桂山,是“香山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五桂山一三乡先行示范段)的建设重心。五桂山作为中山城市中央公园和湾区的生态绿肺,有着较好的资源本底和发展机遇,在这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上,五桂山将唱响“田园牧歌”。
●中山市乡村五大振兴创新典型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振兴”。此次入选中山市乡村五大振兴创新典型包含古镇镇的《实施“三大工程”推动文化多元绽放》、横栏镇的《“探花姐姐”探出乡村振兴增收新路》、坦洲镇的《“渔”你一起走上农业现代化“快车道”》、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的《治水攻坚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小榄镇的《结对帮扶共谋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五桂山街道的《厚植人才优势构建“1+3”人才体系》。
古镇镇讲述的是通过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场馆的功能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耀眼的成绩。横栏镇则是以当地花木产业为支柱,创造性开展了“探花姐姐”花木导购员培育计划项目,为当地妇女开拓了一条既能灵活就业又能增收的新路子。
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则从水污染治理工作着手,通过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流域治理等措施,打造出一个山清水秀、人文故里的美丽乡村。小榄镇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全域联动发展,小榄通过党建引领结对帮扶和全域联动发展的模式,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