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江慎诺
文/本报记者 徐钧钻 江慎诺
●老中青三代志愿者的“时空对话”
1988年的春天,首届中山“敬老万人行”,中山市招募300多名义工(志愿者)负责后勤服务和维持秩序工作,成为中山首批社会动员志愿者。30多年后,中山市登记志愿者人数已超过110万。圆桌会议刚开始,主办方邀请中山市十杰市民联谊会会长胡文坚,中山市首届十佳红十字志愿者、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冯卫忠,中山市有爱青年社会创新促进中心负责人冯文源,“00后”志愿者代表林彦燊,中山市茂名商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会长、广东狮子会英雄服务队创队队长张雄汉讲述不同年代的“雷锋故事”。
时间倒回1988年,胡文坚17岁遇到了“万人行”,成为中山首批社会动员志愿者的历史见证人和参与者。当天的活动在他的心中种下了志愿的种子,大学时他又做了三年志愿者,毕业后热心公益诉讼。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作为中山市十杰市民联谊会会长、律师,他仍奋战在志愿服务一线,每年组织十杰市民举办服务集市、送法下乡、送医下乡等活动帮助弱势群体。他在分享的过程中动情地说,“生活在这座充满爱的城市,志愿服务是一种行为自觉。”
今年73岁的冯卫忠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他从54岁开始献血,到60岁时累计献血达到3万多毫升,相当于6个成年人的血量总和,60瓶500毫升的矿泉水。2010年后,年满60岁的冯卫忠自己不能献血后便投入到中山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服务队的管理和发动工作中。10多年间,他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带领队员到各镇街开展无偿献血宣传,足迹遍布23个镇街。在他的号召下,一批又一批热心市民加入到献血行列。
中山市幸福书院副秘书长冯文源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找到人生方向,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他策划的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在中山生根发芽影响了许多人。他认为,“过去许多志愿服务往往看重的是产出——举办多少场活动、服务了多少人次等,但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志愿服务的成效——服务对象是否得到了好的改变,是否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志愿服务走进新时代,志愿服务需要与时俱进,只有变得更加专业、更加规范,我们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参与,从而更好地助力我市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00后”林彦燊今年只有23岁,却已是一名有着10年志愿服务经验的资深志愿者了。在初中、高中和大学期间,他七次参与团中山市委、市青志协主办的中山市大中学生假期公益志愿体验营活动。参加工作后,他继续参与公司“创文”和爱国卫生运动、助力“百千万工程”等志愿服务。他说,“志愿服务让我的青春充满着幸福的底色,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中山人张雄汉1999年加入中山青年志愿者协会接听12355心声热线电话,2005年发起“心连心共创成长路”义工活动,联合多个学校举办体验式活动,经常参与并组织到欠发达地区扶贫、助学。2009年3月15日,他与30位有共同理想、喜欢公益事业的朋友一起在中山创立了广东狮子会香山服务队。“2013年11月,我又带领42位有共同理想的企业家朋友们一起在中山创立了广东狮子会英雄服务队,更加专注青少年心灵健康成长,为创建文明和谐美好社会奉献力量。”他坚定地说。
●文明单位和基层单位
实现“双向奔赴”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今年以来,按照广东省文明办部署,中山积极推进文明单位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批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结对共建清单为作战图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为群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国家税务总局中山市税务局、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中山市妇女联合会与结对的板芙镇、火炬开发区博凯社区、东区街道现场分享了共建经验。
国家税务总局中山市税务局机关党委科长张克荣说,该局是全国文明单位,依托税务局志愿服务总队、24支分队,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税收志愿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他们运用自身优势,用好“四则运算”巧解文明实践“方程式”,与板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对,打造了“香山税粤红”“一村一税务顾问”“乡村悦读”等志愿服务品牌,制定共建项目10项,群众“足不出村”可以享受多项税务特色服务。
板芙镇党委委员颜伦枝补充说,该镇与税务局深度结对后推出3个文明滋养项目、3个惠民暖心项目、4个税务特色项目,举办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政策宣讲、“童阅书香·童画税月”等系列活动130余场,有效服务群众7000余人次。他说,“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成立后,如何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关键在服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王志红是一名资深的志愿者,今年,中山市教育工委积极推动各学校基层党组织,统筹推动4所市属高校、25所市直属中小学270余个党支部,与15个镇街、53个基层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子”,签订共建协议书57份,组织党建共建150次、解决发展难题和民生实事270余件、开展其他服务700余场(次),老师学生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群众解难题。
火炬开发区博凯社区副书记蔡秋萍介绍,这段时间以来,与濠头中学等学校联动开展长者饭堂、暑期研学、公益课堂、环境卫生整治等惠民志愿服务活动600余场次。这些志愿服务缓解基层开展活动人手不足的痛点,也为群众带来“家门口”的贴心服务。
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中山,志愿服务巾帼不让须眉。市妇联副主席高峥介绍说,全市目前成立了1支巾帼志愿服务总队、12支巾帼志愿特色服务队、300多支巾帼志愿服务分队,共有1.6万名巾帼志愿者,每年开展各类巾帼志愿服务超5000场,累计公益服务时数达42万小时,成为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今年来,市妇联坚持妇女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开展到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将东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加强基层治理、服务妇女群众的重要阵地,一体化打包“巾帼宣讲、家风家教、维权关爱”品牌服务,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了生动有效的“妇联模式”,将文明和幸福送到千万家。
东区街道宣传办主任李亮说,在对接市妇联的过程中,该街道切实加强调查研究,针对群众最盼望最需要的,全面提升结对共建工作水平,如今的东区,文明生活更加丰富、群众素质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