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天,市镇村三级林长和机关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少年先锋队代表,在这方土地上,共同种下一批树苗。市委书记、市第一林长郭文海,市长、市林长肖展欣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活动。当天,中山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结合主题党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面推进城乡绿化 建设美丽宜居广东”暨“绿美中山党旗扬”义务植树活动。除雍陌村主会场外,全市各镇街及村(社区)植树点均设置了植树分会场。
今年以来,中山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绿化,把开展乡村绿化建设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试金石、磨刀石,践行“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激励广大党员争当乡村绿化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带动广大党员群众爱绿植绿护绿。
统筹/本报记者 王帆 采写/本报记者 王帆 陈雪琴 何腾江 张倩 见习记者 颜子怡 通讯员 钟祖彦 梁智昌 黄尧婕 宋欣妮
摄影/本报记者 冯明旻 王云 易承乐 见习记者 颜子怡 盖刘宝
党建引领
党员干部包抓乡村绿化
伶仃洋万顷碧波之上,已主线贯通的深中通道宛若长龙,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串联起深圳、中山两座城市。
今年2月19日,在深中通道翠亨新区登陆点植树区域,市委书记郭文海带领市四套班子,组织党员干部、企业家、小学生代表共200多人,种植苗木150余株,带动市镇村三级党员干部群众超1万人在262个分会场同步植树超2.5万株,绿化面积达422亩,营建企业林、团结林、劳模林等主题林15片。
一棵棵树木在和煦的春风中昂然挺立、焕发生机。市领导带头参与植树,是中山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包抓乡村绿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建立起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小组长和党员骨干包点工作机制,为乡村绿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据了解,全市24位市领导带头包抓23个镇街,挂点35个乡村绿化示范村和34个高速公路出入口绿化提升工程,统筹各类资源,连片打造环五桂山、沿西江两岸乡村绿化示范带和示范点,“以点带面”提升全市乡村绿化水平。
在包抓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带头到镇村开展政策宣讲,实地调研,指导推进工作,落实“两必审”“三必到”机制,即乡村绿化方案、绿化规划图必审,集中动员、义务植树、研究推动重点项目必到,做到领导到位、指导到位、支持到位。
市直部门通过包村,对基层强化人员支撑。通过深化“双联双助”机制,12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联系289个村(社区),200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结对联系3500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开展乡村绿化结对共建,同时落实“三个一”,包括策划一次主题活动、开展一次集中植树、支持一批资金苗木的具体任务。
镇村干部通过落实包村包组包点责任,制定“一村一绿化规划图”,明确绿化点位,划定党员责任区。全市280多支党员突击队成立,参与“五带头”党员1.9万多人,带动1737支志愿者服务队,走村入户宣传,倡导“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理念,派发《让党旗在乡村绿化一线高高飘扬》倡议书,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绿化美化,党员带头每人至少种植3棵树,示范带动群众植绿护绿。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通过党员先锋带头,广泛动员企业、乡贤、专家、青年等力量参与社区绿化,中山形成了乡村绿化各方参与大好局面。比如,西区街道筹集社会资金约54万元;小榄镇党委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力量认捐认种,已筹措社会资金超100万元;民众街道接源村党委积极引导乡贤、侨胞参与乡村绿化,已筹措社会资金87.61万元,发动乡贤捐赠三角梅400棵……
依托全市211个乡村振兴促进会和943个党群服务中心,中山市组织新春植树宣讲活动300多场,召开“乡贤座谈会”“返乡大学生座谈会”160多场。全市驻村领导班子、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等广泛走访乡贤、企业家、外出党员、侨胞等群体,共发动乡贤和侨胞5900多人、企业1500多家参与乡村绿化。
与此同时,为了给乡村绿化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镇村党组织积极发动辖区绿化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开展村企合作,动员专家和企业人才支持乡村绿化建设。今年以来,已发动绿化企业人才、职能部门专业人才、返乡师生、农村“土专家”共1200多人联村指导乡村绿化。
科学规划
绘制乡村绿化“一张图”
在哪儿种树?种什么树?种多少树?为了科学种树、确保用地合法合规,中山建立一套排查机制,绘制乡村绿化“一张图”。
依托“4+N”党建网格,组织5.6万名网格员开展排查,明确每个网格植树区域、种类、数量及完成时限等。目前,9000多个党建网格共排查出可植绿面积约133万平方米,规划种植花草约45万平方米,种植苗木数约40万棵。网格长主动认领任务,负责跟进植树进度,做好日常管护。今年以来,全市共发动党员群众13万人次参与乡村绿化,植树10万多棵。
中山市整合农业、住建、水利、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力量,在每个镇街安排1个乡村绿化专业小组,每个村配备1名绿化专员,对各个网格排查出来的数据进行核准。对不符合用地范围、植树区域和种类不合理的,及时调整,确保乡村绿化用地合法合规,植树科学有效。
通过排查,每个村(社区)画好“一村一规划图”,明确植绿点位、苗木品种、种植数量、责任人和时间表等信息,划定联村市直部门、企业、志愿者等不同群体植树区域,列明目前植树任务及完成进度等。规划图根据工作进度动态调整,每周一调度,“一图管理”、一目了然。
结合镇村优势特点,每个镇打造一个示范村,每个村打造一个示范点,并在规划图中展示,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今年计划结合中山水乡优势,在7个镇街打造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示范点。
“接下来,中山将坚持把乡村绿化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举措,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在乡村绿化方面的责任担当,通过树立典型、深化共建合作、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乡村绿化的热情,不断书写乡村绿化事业的新篇章。”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