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是东区起湾村人,是老师,从小到大看她没有自己的一点儿时间,只有学生和学校的事。她没有时间管我,也没有时间带我去公园、去逛街。但我并没有感到这有什么问题,也没有怪她没时间陪我,我自己待着也很自在。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反而觉得我妈妈任我自由生长,对我没有太多要求,当我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她也不像很多家长那样把自己的焦虑让子女承受,因此,我感到自己也挺幸运。”
倚立岐江桥,这里是伊婷儿时去得最远的地方。( 摄影丨梁洁锋 郑梓航 陈仲昌 )
“这次拍摄的逸仙湖,我是第一次去,大家都觉得不可能。纪念堂、拱辰路这些,是读中学时和同学一起去玩过。我妈妈没有带我去过这些地方,唯有岐江桥那里,我们留下过足迹。大概是小学时拿到好成绩,100分吧,妈妈奖励我吃麦当劳儿童套餐,便用自行车带着我,从东区的起湾村,来到西区的岐江桥,当时这岐江桥边上有全市唯一一家麦当劳餐厅。我很开心,成为难忘的记忆。那时我觉得路程真远啊,从东区到西区,妈妈用单车搭着我,一路踩,踩了很久很久。”
伊婷 ( 摄影丨梁洁锋 郑梓航 陈仲昌 )
伊婷在读大四之前,极少到处走,生活、学习都在中山,活动轨迹就在家与学校之间。她曾经站在家附近的富康路与龙腾路的十字路口的交通灯下发过一阵呆:我的人生大概就汇集在这十字路口了吧?这条路通向我的家,这条路通向我的大学,这条路通向我的中学……大四那年,同学们可能都忙于实习,伊婷也一样,她无意中尝试了朋友介绍的代购一职,伊婷是学英语的,朋友觉得她特别适合到国外去发挥她的专业。一试无妨,她答应了,意外地开启了五年的“旅途人生”。
那几年,伊婷大概是半个月在家,半个月在国外。她一般目的地是意大利罗马,偶尔会去些别的地方。对于这份离开家、一个人闯荡、没有同事、总在路上、总有未知数的工作,伊婷不喜欢也不讨厌,她权当一种经历,收入不错,眼界宽阔,看尽繁华,也备尝辛酸。在孤单的时候,伊婷就会想,这种状态还会维持多久?
在炖品店里。热茶汤水是伊婷到外地工作时最挂念的东西。( 摄影丨梁洁锋 郑梓航 陈仲昌 )
逸仙湖畔。( 摄影丨梁洁锋 郑梓航 陈仲昌 )
然后,当她都还未想明白,一场疫情来了,伊婷的工作说停就停。在家逐渐呆到害怕起来,伊婷开始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了怀疑,尽管长年在外已具备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而她那段时间仍然会问:“我能做什么?”“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有价值的事?”伊婷变得极度不自信。
一位在罗马认识的上海姐姐找她帮忙做事,伊婷答应了。职业的名称叫“服装造型助理”,平时和品牌、艺人、模特打交道。工作很自由,也要经常出差,但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在国内不同的城市为品牌完成形象项目。这个工作能接触不同的事物,同样需要很多应对未知问题的能力,但比伊婷过往那份工作开心和满足。伊婷终于找回了自己。
“我以前也有点‘愤青’,不理解很多东西。出去生活过,才知道在自己国家什么都是好的。真的,这是我最大的变化。”说到这里,伊婷有点激动,“那时当我结束一次行程,哪怕是回到香港,一感受到那股潮湿的空气,我心里就能感到莫大的安慰,为马上可以吃到汤水和热的东西而狂喜。
编辑 文智诚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