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概况中提到,中山市农业农村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初步形成了以高效生态为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秀美村庄、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为主体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城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至全省最小,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初步形成。
桂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摄于五桂山街道桂南村。( 摄影|刘凯涛 )
中山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陈柳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洪流,中山乡村振兴工作首先具备较强的产业优势,花木、腊味、菠萝、脆肉鲩等农村特色产业链相对成熟,业已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其次,中山城乡统筹发展,乡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有保障,乡村文明程度高,社会治理能力强。但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起步早、发展程度高,中山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着更高层面的资源制约,如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等并不充裕,这也倒逼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向着集约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村集体、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共同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对此,陈柳斌建议,要充分保留乡村独有的功能和风貌,保留传统的在地文化,保留寻常的烟火气,充分尊重本地村民的意愿,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受益者。
高质量发展,需高层面引领。2021年,中山市启动了市领导挂点联系特色精品示范村工作,11位市领导分别挂点三乡镇雍陌村等11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同时成立市领导挂点联系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工作专班,安排11个市直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分别负责日常定点联系工作。
通过市领导挂点、市直部门通力协助的方式,合力解决乡村建设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确保示范村村庄环境有新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成效,生产力水平有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新改善,社会各项事业有新进步,基层组织建设有新推进,从而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各具韵味的精品示范村。
醉龙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 融会了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西区街道醉龙作为本土特色传统文化,迄今已有700 多年历史。 西区长洲从2012年起坚持每年举办醉龙文化节,不断创新方式和渠道,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醉龙文化。摄于西区街道。( 摄影|刘诗觉 )
◆《中山画刊》编辑部
◆文:谭桂华
◆图:刘凯涛 刘诗觉
◆编辑:文智诚 刘永盛
◆二审:明剑
◆三审: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