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传承抗战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 新闻列表
~~~——
~~~——
~~~——
~~~——

 
2025年09 03
乙巳年七月十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44  服务市民 引导生活
  A04版 2025年09月03日 传承抗战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 扩展 收缩 默认

爷爷的童年抗战记忆
  中山市三鑫学校 六(28)班 谢继欢

  夏夜的月光洒在院坝里,爷爷坐在竹椅上,手里的蒲扇轻轻摇着。“1944年秋天,我才八岁,可鬼子进村的样子,一辈子都忘不了。”他的声音柔和,却带着时光磨不掉的印记。

  那年的蝉鸣还没歇,村里的铜锣就敲得人心发紧。保长嘶哑的喊声从村头传到村尾:“鬼子要来了!快往山里躲!”太爷爷拉着爷爷,太奶奶背着年幼的姑婆,跟着乡亲们往深山里跑。山路崎岖,太爷爷一直把爷爷背在背上,汗水浸湿了他的粗布衣裳。“你太爷爷说,孩子是家里的根,说啥也得护着。”爷爷的眼眶有些湿润。

  他们在山洞里躲了好几天,太爷爷每天凌晨都要悄悄回村看看。有一次,他带回半袋红薯和几件旧衣裳,说是王大爷冒险从家里抢出来的。“那时候谁家都没余粮,可乡亲们见了面,都会把手里吃的分一点给孩子和老人。”爷爷说,他至今记得李婶把仅有的一块米糕塞给他时,手上满是裂口。

  日寇在村里驻扎了一段时间,太爷爷带着家人躲在山林边缘的草屋里。白天不敢出门,就借着月光编竹筐、搓草绳,换点粮食。有天夜里,爷爷被一阵脚步声惊醒,看见太爷爷正把家里仅有的几担谷子往地窖里藏。“鬼子总来抢粮食,太爷爷说,留着这些,不仅是给咱们自己留活路,也是给山里的队伍留口粮。”

  爷爷说,他那时最怕的是鬼子的飞机,嗡嗡的声音一来,全村人都要趴在地上不敢动。但最让人暖心的是,看到远处山林里闪过的火把——那是抗日的队伍在活动,乡亲们会悄悄把煮好的红薯放在路口,上面压块石头作记号。

  “八岁的孩子不懂啥大道理,就知道谁在护着咱们,谁在欺负咱们。”爷爷望着月亮笑着说:“那些躲躲藏藏的日子里,藏着的都是老百姓的骨气啊。”

  指导老师: 黄雪琴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