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见习记者 江慎诺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
■“中国好人”廖小卒:与“死神”竞速,为重症患者筑起生命防线
“我坚定做一名做技术进步的追求者、为民服务的践行者、艰苦奋斗的奉献者,只要患者有希望,人民有需要,必定冲锋在前,竭尽全力。我坚定把我的青春献给医疗事业。”这是廖小卒每次谈及未来计划时不变的初心目标,且每一次说这话时,他的眼神都格外坚定。廖小卒是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先后被评为敬业奉献类“广东好人”“中国好人”以及“中山市道德模范”。
作为一名医生,人工心肺技术是廖小卒的专长,迄今他已挽救了逾千例危重症患者生命。2020年2月17日,中山市人民医院吹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结号,连夜组建了一支9人ECMO小队,由廖小卒带队驰援湖北荆州。“刚到荆州,我就收到了马上要在外市转运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到荆州救治的紧急通知。”廖小卒说,在与医疗专家经过2小时的研判、1小时的ECMO手术和来回6个多小时的路程后,他完成了湖北省首例ECMO成功转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案例。
在湖北荆州市中心医院重症ICU病房,廖小卒和他的团队与“死神”竞速,曾试过用16秒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紧急更换“人工肺”。在那个危重症病房,他与团队连续工作了整整32天,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但他们成功为危重症患者筑起最后一道生命防线,也因此被央视称为“阻挡死神的战士”。
■“广东好人”李克:与城市发展“共振”,组建志愿服务队为人民护航
3岁跟随父母定居中山的李克,在这里生活已经整整60年。小时候,李克跟着父母去参与义务劳动;青少年时期,李克提着水桶、跟着大人去邻居家救火;青年时,李克放弃稳定的公安干警工作去参军报国;退休后,李克又持续发挥余热,组建了中山东区博爱拥军志愿服务队,带动数百人热心公益。“从小到大、到老,是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李克说。
当兵3年,李克带着9次嘉奖荣誉回到地方。退役后,李克被分配到中山县贸易发展总公司(县府直管地方外贸)任进储运部副经理、进口部经理,先后参与中山威力洗衣厂筹建及发展,以及中山港澳码头、中山滌纶丝厂、中山丝织印染厂、中山港口铝材厂、105国道中山路段等大型工程资金筹备及建设工作,见证了中山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并紧密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到街头巷尾开展环境卫生清理工作、逢年过节走访慰问社区困难群体、走进企事业单位和校园为群众分享红色故事……如今,李克带着他的志愿服务队依然活跃在中山的各大街小巷和宣讲舞台。
中山东区博爱拥军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成立时仅有8个人,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7个分队、380余人的“大家庭”。李克透露,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队员全是退役军人。经过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甚至成为主力队员,其中不乏出现95后、00后的身影。志愿服务队的目标服务对象也从有困难的退役军人逐渐拓展延伸到各领域、各群体。数据统计,去年1年,该服务队活动场次达438场,平均每月36.5场,带动3945人次参与,公益时数达18838小时。
■“中国好人”高锋:成立爱心服务队,16年公益助学100多名学生
目前,高锋是南方电网广东中山供电局工会副主席,也是高锋爱心服务队队长。出生于贫困家庭的高锋,曾因家贫而几度辍学,最终在社会的资助下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父母曾告诉过他,“别人帮助了你,你也不要忘了人家。”因此,刚上大学的他就身体力行地热心公益,在学校组织的慰问聋哑儿童、义卖等志愿活动中总能见到他的身影。并且从大三开始,高锋就通过勤工俭学,用赚取到的费用资助云南偏远山区的学生,帮助他们圆梦校园。
参加工作后,高锋更是不遗余力地回馈社会,一边偿还助学贷款,一边扩大资助范围。一直以来,高锋吝啬对己,倾情对人。他每天骑行20公里上下班,买菜只用几块钱,却多次坐30多个小时的硬座、走两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去到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看望和资助更多的贫困生。最早受到高锋帮助的贫困生郑某,现已大学毕业。在高锋的感染下,她也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高锋16年来践行公益从未间断,先后资助贫困山区学生100多名。期间,他还牵头成立了高锋爱心服务队,每年坚持到云南红河州、怒江州等边远山区开展助学活动。如今,在高锋的带动下,中山供电局的300多名员工也相继加入高锋爱心服务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中国大地上画出了一幅“爱心地图”。
2015年,高锋被选派为扶贫驻村干部,先后去往肇庆怀集岑元村、广宁林洞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进驻贫困点后,高锋带领队员和贫困户积极开展扶贫项目,从党建扶贫、产业发展扶贫、劳动力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文化扶贫等多领域着手,锚定“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的核心重点,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终实现脱贫率100%。驻村期间,高锋还多次走访贫困户,牵头开展“牵手助学”活动,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他们先后捐赠12万元资金以及一批学习生活用品,帮助26名贫困学生实现助学梦。
城市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社会进步,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经过12年培育,这座博爱之城涌现出762名“中山好人”、74名“广东好人”、44名“中国好人”以及近百名各级道德模范,并且每4名中山人就有一位志愿者。大家争相学好人、做好事、当好人,用实际行动让美丽中山更加文明、文明中山更加美丽,营造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感染一代又一代中山人,让道德新风吹遍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