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论丛 新闻列表
~~~——
~~~——
~~~——
~~~——

 
2023年02 20
癸卯年二月初一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3年02月20日 论丛 扩展 收缩 默认 朗读

坚持以系统观念 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
  王寿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以恢宏视野谋划战略全局,以辩证思维解决矛盾问题,以勇于担当推进创新发展,以坚定信念保持政治定力,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形成了以系统观念为基础的一系列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路径。

  1.系统观念的科学含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事物及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系统。对系统的认识反映在人们头脑中,就形成了系统观念。系统观念实际上是一种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坚持系统观念,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对象,坚持以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人们依据系统观念认识事物、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就形成了系统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在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目的。

  系统观念的科学含义与系统的基本特征密切相连。一是整体性特征。任何事物都是由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现实要素与历史要素、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等,由此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构成了过程集合体。因此,系统观念要求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着眼整体,从整体与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方法。二是有序性特征。事物内部结构并非杂乱无章,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是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通过合理的关系、顺序、比例表现出来,即通过系统的结构得到体现,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同。系统观念以发挥系统的最佳功能为取向,必然要求理顺系统的结构,以便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三是动态性特征。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着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在时间、空间中呈现的。系统观念要求时间上从长远看眼前,把握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空间上从全局看局部,把握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由此明晰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动力、速度和规律,切实抓住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就内容而言,它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就层次而言,它包含着理论、规划、操作等各个层次;就向度而言,它包含着过去、现实和未来等各个向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系统的特征就越显著,对整体协同的要求也就越高,任何环节发生变化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现代化作为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然要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表现为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在内容结构上,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等方面。在形式结构上,现代化包括发达的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城市化、民主化、法治化、国际化等方面。这就意味着,现代化是由众多要素所组成,各个部分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部分出现短板都会影响现代化整体的发展,因而统筹协调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自觉贯通历史与现实,主动联系国际与国内,综合考虑经济与政治、物质与文化、发展与安全、资源与生态、改革与开放等诸多因素,实现发展方式、结构、质量、效益、规模、速度相统一,稳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以系统观念谋划推进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走向,更好地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从而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和本质属性,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事物、开展工作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思考和分析问题,避免单一孤立地看问题;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根据不同联系的性质、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防止简单化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准确判断复杂形势,精心运筹内政外交,正确处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由此形成了引领全局的总蓝图、谋划工作的总坐标,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

  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全面就是认识事物注重从其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观察。系统就是关注事物的本质结构,不仅包含静态结构,而且包含动态结构。事物内部的结构至关重要,往往影响事物整体功能的发挥。只有把事物置于系统中加以考察,综合分析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分析问题,才能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做到观大势、明大局、谋大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整体寓于部分之中,各个部分构成了整体。整体和部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我们认识事物,既要把握事物的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又要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既要从整体着眼,从全局考虑,树立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也要重视局部的作用,提升层次,优化结构,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离开全局思考问题,往往容易顾此失彼、进退失据,陷入捡了芝麻丢西瓜的困境。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世界文明的中国形态与人类文明的社会主义形态有机融合的产物,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本质要求是全局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向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政治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社会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生态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际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发展变化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发展变化的速度、程度都超过以往,只有坚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加以分析和把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跟上时代前进步伐,牢牢掌握历史主动权,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处理问题、开展工作,就是要把事物看作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适应和推进事物的发展。发展通常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而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是推进发展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由于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而我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断发展创新。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并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适时调整二者之间关系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如果说在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异军突起,哪里能发展就允许哪里发展,哪里发展快就鼓励哪里发展的话,那么到了一定阶段,各个局部的发展就要以全局的协调发展为条件。一般来说,发展初期总是把效率放在优先的位置,但到了一定阶段,就必须全面协调利益关系,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同时,发展初期由于经济匮乏,集中力量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是必然的选择,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治权益、文化享受、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必然要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只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迈进。

  (原载《光明日报》,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中山日报字数:3928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
关于中山网 - 版权声明 - 用户协议
本站归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如需获取转载授权,请致电 0760-88238276 联系 陈小姐。